陶瓷科普陶瓷的来源及发展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1.古代陶瓷

在大自然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就是三种物质:空气、水、岩石或泥士(岩石碾碎以后也是泥土)。大部分泥土都可以用作陶瓷材料。

各地区的泥土化学成分不同,陶瓷材料之多,工艺技法范围之广,如同一望无际的海洋。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有一种泥土能够塑造成任何形状,并能在干燥的条件下保持不变。史前晚些时候,陶工们发现火能够加固黏土的形状,使其不再脆弱易碎,并且能够储存液体,这就是最早的陶器。

在过去的三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多数传统社会利用黏土和火制作盆罐、水管等物品。

埃及人大约在年前就制作出了第一个陶轮,并且也发明了玻璃。几千年来,中国等大多数国家一直制作陶器,直到多年以前(东汉),中国人发现了瓷坯的自然沉淀,终于掌握了高温烧成的方法,这就是瓷器。

早在宋代,中国就为全世界陶瓷工艺奠定了基础,包括青瓷、铜红釉、天目釉、青花瓷的烧制,以及高温还原焰等。这些专业名词与技术标准至今还被国际陶瓷艺术界广泛使用。

但古代陶瓷制作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和手口相传,因受到原料产地、科技发展等因素限制,对陶瓷材料与烧成过程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认识,因此陶瓷生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3世纪,马可·波罗将东方瓷器带回欧洲,进而促进欧洲人四处寻找白色黏土,并尝试制作如同他们所见到的钴蓝色绘画装饰瓷器一样密实又透亮的作品。

2.工业革命后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陶瓷科技与化学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陶瓷化工原料、设备的研制与开发,使陶瓷艺术创作、烧窑控制等变得非常简单方便。陶瓷化学如同一般化学分析一样失去了原有的神秘感。

从模仿青花瓷多年后才烧出硬制瓷器,到年乔赛亚·威治伍德使用英国瓷土和骨灰,成功烧制出高密度瓷坯,骨瓷因此得名。中国从此在瓷器发展中落后于西方工业国家。

年代前后,传统陶瓷手工艺首先在欧美、日本等地区获得突变,并逐渐延伸到当代艺术和美术教育的领域,称为现当代陶艺。

~年代的塑料工业发展悄然侵蚀着传统陶瓷工业的生存空间。许多传统陶瓷器血逐渐被轻便而耐用的塑料器皿所替代。

实际上不仅是中国,在近数十年中,世界各地的传统陶瓷手工艺都遭受了巨大冲击,从而在全世界范围中激发了陶瓷工业的更新换代,催生了现当代陶艺的发展。

年代后期诞生的陶瓷窑炉烧成的电脑全自动控制,是一项革命性的改变。传统窑炉控制是一件相当神秘而复杂的事。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燃料特性、窑炉气氛、器物窑位等等都能极大程度影响陶瓷器物烧制的结果。

如今全自动控制的电窑发明出来,烧窑就可以像开微波炉一样简单、方便。以往无数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状态,在现代科技、自动化的电子设备调整下,都可以得到解决。

大家熟悉的照相机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傻瓜相机面世以前,摄影是一种专门技术。每拍一张相片,摄影者必须调节光圈、速度、距离等。稍有疏忽,冲出来的底片就可能是一幕幕模糊不清的夜色,或是一幅幅依稀难辨的雪景,空忙一阵。这些麻烦使许多业余爱好者望而却步。自从傻瓜相机诞生特别是智能手机诞生,拍照片成了十分简单的事情,从退休的老人到学前的儿童,都可能拍出清晰而生动的相片。

3.信息革命后

年代以来,电子工业又融入了现当代陶瓷艺术各大领域。陶瓷釉色的化医院体检化验一样便捷准确。

当一些传统陶瓷工艺师在谈论铜红釉配方的神秘性时,国外陶艺家们已可以在互联网上瞬间查到14万个铜红釉配方。釉材化学数据计算(GlazeChemistryDigitalCalculation)软件开发等无疑是重大贡献,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又迅速将这些资讯传播到每一所学校及个人。

21世纪以来,三维打印又成了一项新的话题。如同照相机诞生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影响一样,三维打印对传统陶瓷工艺而言将是一种意义深刻的挑战。

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一切。陶瓷化工原料,设备的研制、开发,使陶瓷艺术创作、釉药配制、烧窑温度控制等一切都变得简单方便。

所有的陶瓷材料都是化学元素而已,现代科技足以分析任何陶瓷器物的化学成分。

在某些国家,市售的陶泥品种繁多,有不同产地的、不同温度的、不同颜色成分的陶瓷黏土。除了方便专业人士自己配制原料以外,还供应各种配有适量水分的25磅袋装泥。

釉药也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一般掺有胶质成分,适合用毛笔涂刷。釉药分为低温和高温、透明和不透明、光泽和亚光等各种系列,使用时就像使用美术颜料一样方便,只需要按照说明书的温度烧成,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陶瓷艺术材料与工艺包容量浩瀚宏大,任何学科的艺术家们都可能运用陶瓷材料,并在陶瓷艺术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现当代陶艺由此为世界陶瓷艺术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本文整理自瓷器相关书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zp/11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