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药黑芝麻

黑芝麻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燥滑肠。用于肝肾精血亏虚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脚痿软,须发早白,肌肤干燥;病后脱发,肠燥便秘。妇人乳少;痈疮湿疹;风癞疬疡;小儿瘰疬;汤火伤;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适量。

来源

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indicum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我国黑芝麻资源主要分布在江淮区和华南区,东北、西北区和云贵高原区较少。黑芝麻的主要性状因生态区不同而有差异。

性状

呈扁卵圆形,长约3mm,宽约2mm。一端钝圆,另端尖,厚约1mm,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网状皱纹,扩大镜下可见细小疣状突起,边缘平滑或有2圈凸起的棱线,尖端有棕色点状种脐。种皮薄,胚乳白色,肉质,子叶2,白色,富油性。气微,味甘,有油香气。

炮制

黑芝麻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炒黑芝麻取净黑芝麻,照清炒法(通则)炒至有爆声。用时捣碎。

形如黑芝麻,微鼓起,有的可见爆裂痕,有油香气。

复方

1.桑麻丸《医级》

治肝肾不足,时发目疾,皮肤燥涩,大便闭坚:桑叶(经霜者,去梗筋,晒枯)、黑芝麻(炒)等分。为末,以糯米饮捣丸(或炼蜜为丸)。日服四、五钱,勿间断,自效。

2.巨胜酒《寿亲养老新书》

治老人风虚痹弱,四肢无力,腰膝疼痛:巨胜子二升(熬),薏苡仁二升,干地黄半斤(切)。上以绢袋贮,无灰酒一斗渍之,勿令泄气,满五、六日。空心温服一、二盏尤益。

3.黑芝麻粥《本草纲目》

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以及老年体衰眩晕消瘦、便躁、须发早白等:黑芝麻25克,大米适量。将黑芝麻捣碎,大米淘净,加水适量煮粥。每日2~3次,或经常佐餐食用。

4.八制保瞳丸《银海指南》

肝肾两亏,瞳神失宁,视物不明:枸杞1斤(分作8分,先用酒润透,1用蜜拌,1用乳拌,1用青盐拌、1用黑芝麻拌,1用川椒拌,1用小茴香拌,1用独活拌,1用菖蒲拌,俱用3钱,各炒,须不变红色为佳,若变黑色便不效)。上药各为细末,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钱。

5.八仙糕《医学集成》

大养脾胃,长服益寿延年:芡实4两,条参2两,玉竹2两,山药2两,莲米2两,茯苓2两,苡仁2两,扁豆2两,米1升,黑芝麻1茶杯,黑小豆1茶杯,核桃仁3两,花椒1撮。共炒,研为末。不论酥油、猪油、红糖、白糖,随意调服。

6.佝偻汤《中医临证撮要》

补肝肾、调脾胃。主佝偻病,头项软弱,口软唇弛,咀嚼无力,手足握举站立行走均弛缓,智力低下,有时抽筋,口唇舌淡而白,脉气软弱:怀山药15g,怀牛膝9g,制首乌12g,山萸肉6g,生白术6g,大熟地9g,益智仁3g,西党参6g,云茯茶9g,全当归6g,左牡蛎15g,生龟板15g,大红枣3枚,黑芝麻15g。上为细末,和匀。每早、晚开水冲调4.5g,同时服用炙黄耆9g,大红枣5个,浓煎,连汤带枣1次服完,每日1次。

7.黑须仙丹《石室秘录》

黑发:熟地1斤,万年青3片(小用5片),桑椹1斤,黑芝麻8两,山药2斤,南烛皮4两,花椒1两,白果1两,巨胜子3两(连壳用)。炼蜜为丸。

8.延寿丹《世补斋医书》

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治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无力,四肢酸麻,夜尿频数,须发早白。现用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属肝肾不足者:何首乌2.25千克、豨莶草克、菟丝子克、杜仲克、牛膝克、女贞子克、霜桑叶克、忍冬藤克、生地克、桑椹膏克、黑芝麻膏克、金樱子膏克、墨旱莲膏克。先将前九味研细末,合桑椹膏、黑芝麻膏、金樱子膏、墨旱莲膏和匀,酌加炼白蜜捣丸。每服9克,每日二次。

9.养心定悸膏《中国药典》

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地黄g、麦冬60g、红参20g、大枣60g、阿胶20g、黑芝麻50g、桂枝30g、生姜30g、炙甘草40g。上九味,除阿胶外,红参切片,用温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生姜绞汁;桂枝提取挥发油;其余甘草等五味与上述红参、生姜、桂枝三种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入红参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取黄酒30g烊化阿胶;另取蔗糖g,制成糖浆,加入上述稠膏、烊化阿胶及炼蜜20g,继续浓缩至适量,放冷,加入生姜汁及桂枝挥发油,搅匀,制成约g,即得。口服,一次15~20g,一日2次。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

文献摘录

1.《晶珠本草》

芝麻分黑白两种。除颜色不同外,形状大小一样,扁而微椭圆形,上大下小,有棱,略像菥蓂子,用指挤压有油性。治龙病、镇风,增加体力。

2.《本草新编》

胡麻,味甘性平。即黑脂麻。修制蒸之不熟,令人发落。泄泻者勿食。

3.《本草经解》

气平、味甘,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黑色者良。(酒蒸晒脂麻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八谷之仁,兼入手少阴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阴血伤也,肺为津液化源,脾统血,心主血,脂麻入脾肺心,甘平益血,所以主伤中也。脾主肌肉,脾燥则虚瘦,味甘润脾,故主虚羸。内为阴,外为阳,五内,五脏之内,藏阴之所也,脂麻滋润,故补五内。阴虚则馁,五脏既补,气力自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肌肉自长,髓与脑,皆阴气所化也,甘平益阴,阴长髓脑自填,久服味甘益脾,脾血润,故不老,气平益肺,肺气充,故身轻也。

4.《证类本草》

其功至多,亦能休粮,填人骨髓,甚有益于男子。患人虚而吸吸,加胡麻用。陈藏器云∶花阴干,渍取汁,溲面至韧,易滑。陈士良云∶胡麻仁,生嚼涂小儿头疮;亦疗妇人阴疮。初食利大小肠,久食即否,去陈留新。日华子云∶胡麻,补中益气,养五脏,治劳气,产后羸困,耐寒暑,止心惊。子,利大小肠,催生落胞,逐风温气、游风、头风,补肺气,润五脏,填精髓。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为丸服,治百病。叶作汤沐润毛发,滑皮肤,益血色。

5.《滇南本草》

胡麻(图缺),非皆俗入药之胡麻也。生山中朝阳有水处。绿叶紫背,相对而生。根肥大,连有子。采根熬去苦水。气味甘、甜,性微温。无毒。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补中益气。久服令人乌须黑发,延年益寿。同侧柏叶食之,香甜无比。或熬膏和丸,每丸重一钱,随引救民。治瘟疫遍散,传染一方,每人一丸,赤小豆煎汤送下,神效。

6.《本经逢原》

《本经》名巨胜子,《千金》名乌麻子,即黑芝麻。叶名青,茎名麻。甘温,无毒。《本经》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

发明胡麻甘温,质润性燥,专入足少阴血分。巨胜子丸以之为君,专补肾脏阳虚,兼行肝、心、脾、肺四经,益脾滋肺,降心包之火,滋肝木之阴,平补五脏,但不若附桂之雄健耳。其白者名白油麻,亦能润肺除燥,下通脾约便难。赤者专发肾经之毒,钱氏治小儿痘疹变黑归肾,用赤芝麻煎汤送百祥丸。青,巨胜苗也。《本经》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胡麻花为末,麻油涂生秃发、长眉毛,《外台》、《千金》用之。麻茎烧灰点痣去恶肉,又治小儿盐哮,以淡豆腐蘸麻茎灰食之。白麻作油,微寒解毒润肠,主产妇胞衣不落,熬膏生肌长肉,止痛消肿。灯盏油吐风痰食毒。

7.《本草蒙筌》

(一名巨胜)味甘,气平。无毒。原出胡地大宛,张骞始得种归。粒大而肥,与麻相类。因在胡产,故名胡麻。八谷之中,惟此大胜。又名巨胜,美之之辞。此说所傅,本于陶注。世谓夫妇同种,生而茂熟倍收。上党(属北直隶)效园,并多种莳。茎叶嫩可为菜,麻乃作英。中藏黑者良,白者劣。诗云∶松下饭胡麻,即此是也。仙经甚重,茯苓相宜。蒸熟堪补虚羸,且耐饥渴寒暑。填脑髓,坚筋骨,益气力,长肌肤。明目轻身,延年不老。生者嚼涂疮肿,秃发敷亦重生。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立效,妇人阴肿并金疮疔肿殊功。火灼烂延,亦堪敷愈。榨油可食,滑肠下胞甚良;采花阴干,渍汁搜面极软。苗叶“收采,又名青”。曾载方书,亦资拯治。主五脏邪气,而风寒湿痹兼驱;益一身元阳,其肌肉髓脑俱补。泡水沐头发常润,煎汤灌病牛即苏。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zp/9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