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茶树品种档案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m.39.net/pf/a_5131649.html

一、铁观音武夷岩茶茶树品种档案

大红袍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晚生种。   茶树形状呈灌木型,树冠半开展,高1.50米左右,主干尚粗大,直径达5.5厘米,树皮暗灰色;分枝尚密。芽叶特征明显,叶稍向上斜生,叶长5.3厘米,宽2.8厘米,长宽比为1.9;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翻;色深绿、光亮;肉稍厚、质脆;叶缘锯齿浅而明显,有20-25对;侧脉细而明显,有5-7对。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嫩芽梢尚壮,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芽素总量18.2%、咖啡碱4.2%。花冠直径3.5cm,多为6瓣。花柱3裂。萌芽开采期尚迟;抗寒性与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产量不高。栽培上宜选择与原产地相同或相类似的上好岩山茶地种植,施用有机肥,适时深翻、客土,效果更佳。   品质表现特别而优良,外形上呈直条形,紧结重实,色泽绿褐油润。香气馥郁,具有浓郁的花香,久泡不退。滋味上醇厚浓爽回甘,两腮留香,岩韵显露,耐冲泡,历经七次冲泡仍然香味明显。汤色金黄、清澈、明艳,给人以富有光泽、靓丽的视觉感受。叶底叶张完整、均匀,质感软绵,绿叶红镶边。   原产天心岩九龙窠,为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悬崖上有抗战期间崇安县长吴石仙手书摩崖石刻“大红袍”三字为记。相传清代中期就有大红袍名,但据天心寺僧人所云在明代就有红袍茶名。在名丛中,大红袍声望最高,誉满中外。长期以来,民间把大红袍尊为“茶王”和神物,因此,有关大红袍的各种记述和传说很多,其中有的纯属神话传说,有的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红袍群体在岩山有较大面积扩大栽培,现在市场上的大红袍是在年经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繁殖成功,品质与母株相似。

  水仙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中叶类,晚生种。三倍体。   水仙种,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市水湖乡大湖村,已有一百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南部,台湾省有引种。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较早移植到武夷山,由于产量高,质量好,现成为武夷岩茶的当家茶树品种之一。   其树高大,枝干直立,树高最大者有3米以上,树冠5米、主干11厘米。分枝稀疏,主干较明显,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肉特厚。叶长椭圆或椭圆形,最长可达11厘米,宽8厘米;一般的叶长10厘米,宽5厘米。叶面平滑,浓绿有油光,叶脉粗而隐,为8~12对,边缘锯齿较深。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厚、硬脆。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较肥壮,节间长,普通的一芽三叶百芽重.0g。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稀,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较高且稳定,每亩产乌龙茶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6%、茶多酚25.1%、咖啡碱4.1%。开花期早,花多,花朵大,红白色,花冠直径3.7-4.4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不结果。该品种青壮龄盛采期产量较高,故群众说“水仙后劲较足”。越冬芽的鱼叶于四月上旬开展,五月上旬开采,较耐寒耐旱,抗病虫能力较强。叶有三种,叶大者发芽早,稍细长者发芽较迟,叶近园者发芽最迟。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栽江南茶区。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加种植密度,及时定剪3-4次,促进分枝,提高发芽密度。   成品茶外形上呈条形,肥壮紧结、叶端扭曲,色泽绿褐油润或灰褐油润,均带宝色。条形壮实是武夷水仙的外形特征,给人以粗犷、有力的感觉。香气具天然兰花香,香幽久远,岩韵明显。滋味上浓郁醇厚,俗称“醇不过水仙”,甘滑清爽,回甘持久,较耐冲泡。汤色金黄、清澈、透明、亮泽。叶底叶质柔软,富有弹性,叶色黄亮,红镶边。   

肉桂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肉桂,原是武夷花名,为武夷名丛之一,原产地武夷山慧苑岩、马枕峰。因品质好,上世纪80年代武夷山人大力推广种植,现已成为武夷岩茶当家茶树品种之一。   树型半开披展,稍直立,枝条向上伸展略扩张,分枝尚粗、尚密。树高者达1.6米,冠1米,干粗3厘米。叶片水平着生,平均叶长6.6-12厘米,平均叶宽2.2-4.7厘米,长宽比为3.0;叶长椭圆形,尖端钝,基部渐斜或稍钝;叶缘略向面上卷、较光滑,略具波状,齿浅细,有20-24对;叶肉质厚尚软;侧脉细而明显,有5-10对;叶色绿或浓绿;枝叶颇密,叶厚而脆呈浓绿色,叶片光滑,叶缘内翻成瓦筒状,叶尖较纯,椭圆形。叶脉细而隐。嫩芽梢鲜绿毫少,持嫩性尚好,育芽能力强,新梢长势旺,持嫩性较强,产量尚高;以生长在沙壤土者品质较优。花甚多,花朵小。越冬芽的鱼叶于三月下旬开展,五月上旬开采,十月下旬休眠。抗逆性强,耐寒耐旱,病虫害较少,常量尚高。   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青褐鲜润。部分叶背有青蛙皮小白点,干闻桂皮香香显。冲泡时香极高锐,浓郁持久似桂皮香,有诱人之感,香气久泡尤存,此为肉桂品质的明显特征,俗称“香不过肉桂”。味鲜滑甘润,滋味强度高,汤水也有桂皮香,咽后齿颊留香,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之感,风格突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异高香品种。汤色橙黄清澈至金黄、透亮。叶底匀整软亮,红点鲜明,呈绿叶红镶边。武夷肉桂的品质特征在于“锐”,即其茶香气及滋味辛、烈、冲的刺激感受。   

白鸡冠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白鸡冠得名早于大红袍,在明代已有传闻,其原产地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中,但近年在武夷宫文公祠后山也有发现。据调查,两处茶树性状相似。   白鸡冠其名是由茶树特征而来。武夷山茶树中,除白鸡冠外,叶子都是墨绿色,茶芽光洁明亮没有绒毛。而白鸡冠的叶子在萌芽初展之时,新叶薄软如绸,色泽浅绿微黄,与树上浓绿的老叶形成鲜明的两色对比,而且茶芽毛茸茸地卷曲,远看活象白鸡头上淡黄色的鸡冠,故称白鸡冠。   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皮色灰白,粗糙;分枝较多,生长茂盛,枝条下直上曲,节距较短,为1.2-1.5厘米。叶片长8.2cm,长椭圆形,老叶色浓绿;叶缘略向面翻,叶尖端略钝;锯齿密而钝;叶肉隆起,主脉粗而显,侧脉细,有5-8对。幼叶浅绿而微黄,叶面开展,色素无光,春梢顶芽弯,茸毫显露似鸡冠,白鸡冠一名亦由此而来。叶面开展,叶肉与叶脉之间隆起,叶质较厚脆,叶缘平或微波,叶齿较稀浅钝,主脉粗显,叶尖渐尖或稍钝。芽叶肥壮、黄绿色,叶背茸毛厚密。花冠直径3.8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品质优异,品种特有香型突出。蝙蝠洞、白蛇洞齐名白鸡冠,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茶农多有栽培,适栽武夷山茶区。   成品茶品质表现外形上条索紧实,色泽黄褐。外形色泽是辨认白鸡冠的明显特征。香气清香扑鼻,香高细长,悠扬而不飘。滋味鲜醇而清爽,回甘快。汤色呈橙红或橙黄色。叶底叶张薄、软、亮,浅黄绿色,红边明显。   像其它名丛一样,白鸡冠也以治病如神而闻名。相传明代有一知府携眷至武夷下榻武夷宫。其子忽染恶疾腹胀如牛,医药无效。有一寺僧奉茶一杯,知府啜之,觉味特佳,遂授其子,子病即愈此茶即白鸡冠,于是知府进茶于帝,帝尝之大悦,朝廷敕寺僧待株,年赐银百两、粟四十石,每年以御茶进贡,至清亦然。   现在市场上的白鸡冠也是经无性繁殖培育的茶叶,茶香清雅高远,茶韵回甘爽口,不愧名丛之称。   水金龟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地武夷山天心岩杜葛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武夷山有一定面积栽培。   茶树树皮灰白,植株较高大,树枝半开张,分枝较密,枝条略有弯曲,枝干着生角达70度,枝叶着生角为70-80度。芽叶特征:叶长圆形,叶大7.2厘米,长椭圆形,质薄而脆,叶平展,叶色绿,有光泽,茸毛较少,节间较短,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平或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尖稍钝,叶齿稍锐浅密。主脉稍粗露,侧脉细而明显,有8-10对;锯齿深而疏,有21-29对不等;芽叶生育力较强,嫩梢淡绿,粗壮毫显,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28.8%、咖啡碱3.9%。属迟熟品种。花冠直径3.8cm,7—8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适栽武夷岩茶区。   成品茶品质表现条索紧实,色泽灰褐有光泽。香高细长,久闻香不释手。滋味醇厚甘爽,回味持久,岩韵显露。汤色呈橙红色,有一种热烈的感觉。叶底叶张匀整软亮,叶色黄绿,红边明显。   水金龟茶得名经历却颇有戏剧性。茶树原产于天心岩杜葛寨下,为天心寺庙产。有一天大雨如注,冲塌峰顶茶园边沿,使茶树被冲至兰谷岩牛栏坑的沟边。磊石寺方丈在大雨后的牛栏坑沟边发现这株茶树,因它枝条交错有格,远看像一只大金龟趴在水边,所以取名水金龟,并加以悉心种植。然而天心寺僧人怒告磊石寺侵占他们的茶树,于是在-年两寺为水金龟茶树的产权归属大打官司,从县衙直告到省衙,耗资讼费数千两。最后判决,认为该茶树移植非人为偷取乃天然所成,终判为兰谷岩磊石寺所有。   铁罗汉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地为武夷山慧苑岩内鬼洞内,竹窠岩长窠内和马头岩也有与其性状相同的茶树品种。   茶树形状为灌木状;树枝半开展,高大而茂盛;树皮粗糙,色灰黄;分枝稍稀,枝干细直,与主干成40度角。芽叶特征明显,叶稍向上斜生,长8.1厘米,宽3.3厘米,长宽比约为2.5;椭圆形或近椭圆形,叶片平展,先端渐尖而钝,尖端下垂;叶缘锯齿尚明显,有28对;叶肉隆起略皱;叶面油绿;侧脉粗显,有8对。幼梢肥嫩,黄绿色;毫尚多且粗显;嫩叶柔软如棉。花期迟,通常于十二月初开花。萌芽期较迟,属中迟芽种,产量高。   成品茶品质表现上外形呈直条形,铁观音,紧结,色泽青褐有光泽。色泽青褐是铁罗汉突出的品质特征之一。香气表现为有特别的品种香,香气深沉含蓄,具天然花香。滋味醇厚浓爽,回甘持久,极耐冲泡。汤色橙黄或金黄明亮,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叶底叶张匀整,叶质柔软,绿叶红镶边。   据史料记载,此茶为武夷岩茶中成名最早的名丛,清代郭伯苍《闽产录异》记载:“铁罗汉为武夷宋树名,叶长”。原茶生长在慧苑岩内鬼洞(又称蜂窠坑)中,仅方圆丈余的狭窄隙地。两边是高耸的岩壁,有小涧流水滋润茶树。铁罗汉树丛较高,叶长而大,叶色细嫩光亮。此茶得名亦与寺庙僧人有关。据说武夷山慧苑寺僧人积慧,身壮肤黑,人称铁罗汉,此人精通制茶技术,有一日在慧苑岩上发现一株独特的茶树遂采摘嫩叶精制成茶,极具岩骨花香之韵,众人便亦称此茶为铁罗汉。   铁罗汉茶治病亦有奇效,在十九世纪中叶,闽南惠安茶商施大成开设“集泉茶庄”经营武夷岩茶,正值-年间惠安县两次发生瘟疫,患者喝茶庄的铁罗汉茶后,竟不药而愈,真如罗汉菩萨救人济世一般,从此铁罗汉名声大振。   现代铁罗汉亦如大红袍一样,经无性繁殖成功,可批量供应市场。   半天腰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原名半天鹞,又名半天夭、半天腰。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三花峰之第三峰绝顶崖上。相传“此茶非人所植,系古时飞鸟由他山喙衔茶籽,落此生成,清代岩主因权属一度公庭讼陈,诉讼费耗金千余”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年扩大栽培。   茶树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7.0cm,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浓绿或绿,叶身稍内折,叶主脉粗显,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齿稍钝浅稀,叶尖钝尖,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4.0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春茶适?期5月上旬,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6%、茶多酚30.5%、咖啡碱3.7%。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似密香,滋味浓厚回甘。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栽武夷岩茶区。   金观音()   又名茗科1号,选育号。   无性系、灌木类、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旦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年4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001。年4月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茶017。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年12月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   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少。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27.2%、儿茶素总量15.1%、咖啡碱3.7%。芽叶紫红色,嫩梢肥壮,发芽密,且整齐,适宜机采。杂种优势强,品比、省级与国家级区试平均产量比父母本及对照种福大增产30%至70%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品质优异,制优率高。   制乌龙茶,品种特征明显,制优率高,色泽褐润,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因而在武夷山有一定的种植面积。曾获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艺术节暨凯捷杯茶王赛金奖、中国太姥杯茶叶品质大奖赛金奖、省名茶奖。制绿茶,外形色绿,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33.9%、氨基酸3.5%、咖啡碱4.5%、水浸出物46.0%。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强,省内外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父母本。   黄观音()   又名茗科2号,选育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年选出,~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002。年4月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茶015。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年11月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制乌龙茶,品种特征极明显,制优率高,条索紧结,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有黄金桂“透天香”的特征,滋味醇厚甘爽。   叶椭圆或长椭圆,叶色黄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尚厚脆,芽叶茸毛少。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27.3%、儿茶素总量12.6%、咖啡碱3.5%。芽叶黄绿色,发芽密。杂种优势强,品比省级与国家级区试平均产量比父母本及对照种福大增产30%至50%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品质优异,制优率高。制乌龙茶香气馥郁芬芳,具“通天香”,滋味醇厚甘爽,融有父母本的香味特征,趋向父本。曾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省名茶奖。制绿茶、红茶,条索细秀,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31.9%、氨基酸3.5%、咖啡碱3.6%、水浸出物42.8%。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特强。省内外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父母本。   丹桂()   无性系,普洱茶台湾乌龙与福建观音的区别茶叶。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该茶树品种为肉桂的近亲,系从武夷肉桂的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高香、早生、高产的乌龙茶新品种(闽审茶003)。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栅状组织两层,一芽三叶百芽重66.0克,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嫩梢叶色稍黄绿,茸毛少。茶树生长势旺盛,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春梢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4月上旬为一芽三叶盛期。丹桂制乌龙茶品种特征明显,高香,回甘尚足,有特殊花香,滋味醇厚有甘韵,且制优率高。该品种已获省级名茶奖,“中茶杯”全国名优乌龙茶评比一等奖,国际名茶金奖等多项奖。产量高,比肉桂、黄旦、铁观音高20%以上。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性好,因此扦插成活率与定植成活率高。“丹桂的选育与推广”获得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白牡丹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又名武夷白牡丹,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马头岩,兰谷岩也有齐名之树,已有近百年栽培史。有一定面积栽培,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岩山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片长7.9cm,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缘稍平或微波,叶齿浅稍锐密,叶尖钝尖,有小浅裂。芽叶淡紫绿色。花冠直径5.5cm多为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处,制乌龙茶,风致优秀,条索紧结,色泽褐润,香气浓郁幽长似兰花香,滋味醇厚甘甜。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抗寒性抗旱性较强。   白瑞香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已有多年栽培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一定面积栽培。   茶树植株较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带微紫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2.8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亩产乌龙毛茶可达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7%、茶多酚22.3%、咖啡碱3.4%。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黄绿褐润,香气高强,滋味醇厚似粽叶味,韵味足。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合栽种在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时要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悦茗香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年从福建安溪县引进的赤叶观音天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茶001。年4月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茶016。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年12月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该品种茶树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近倒卵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叶尖钝尖,叶质较厚软。4月上旬一芽三叶期,乌龙茶开采期在4月底至5月初。芽叶生育力强,芽叶淡紫绿色,茸毛少,百芽重60.0克,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2.6%、茶多酚23.4%、咖啡碱3.0%。适制乌龙茶。品比、省级与国家级区试平均产量比铁观音及对照种福大增产30%至50%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品质优异,制优率高。制乌龙茶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酷似铁观音。制绿茶,外形色绿,花香显,味醇厚。一芽二叶干样含茶多酚24.5%、氨基酸4.4%、咖啡碱4.2%、水浸出物41.8%。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强。省内外区试示范表现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铁观音。在新茶园栽培上每亩植~株,加强病虫害防治;幼龄期不早采、强采,以“中开面”采为主,采养结合。   奇兰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为福建省地方品种,奇兰为系列品种,包括白奇兰、竹叶奇兰等。植株中等大小,树干直立,树姿半开张,分枝颇盛,质脆易折,叶片呈水平状或下垂状着生。叶较细长,叶色绿或黄绿,叶面微隆起,有光泽,多数叶身稍内折,芽叶绿色或黄绿色,叶尖小并带斜势,主脉细而不显,锯齿深密。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黄乌润,具奇兰类品种特征香型,香气清幽,回甘明显悠长,品种特征明显,适栽于福建乌龙茶区,在武夷山也有较广的种植面积,产量逐年上升。   梅占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混倍体。   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多年栽培史,年认定为国家品种。   植株较高,只略低于水仙。高者可达1.6米,冠1.1米,分枝颇盛。树姿直立少曲折,主干明显,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大叶类中芽种,越冬芽的鱼叶开展期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开采,十月下旬休眠。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深于肉桂,清于铁观音。富光泽,叶面不平,两缘外展稍朝天,尖端钝圆而略长,锯边呈细浅,却锐坚。叶身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厚脆。芽叶绿色,茸毛较少,节间长,一芽三叶百芽重.0g。茶树开花多,结实少,花蕊甚多,开花期迟,以十二月中旬花期开最盛。花冠直径4.1cm,花瓣5-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差,所以制作乌龙茶时应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为清香。一芽三叶盛期4月中旬,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6%、茶多酚27.5%、儿茶素总量18.1%、咖啡碱4.4%,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制乌龙茶,成品茶品质特征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制成成品岩茶比较粗紧,茶水橙黄色,味浓厚耐泡。香形辛锐,但不够细长,品种特性明显。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适应性广,成活率高,适栽江南茶区。该品种为适制性广的高产良种,一年可采五轮,在一般肥管条件下,亩产乌龙茶干茶达公斤以上,高者可达—公斤。福建省最早实现亩产公斤的福安茶场的丰产园,就是梅占种。   毛蟹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混倍体。   原产福建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年认定为国家品种。   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近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片平展略隆起,叶缘微波或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密,叶质厚脆。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68.5g。花冠直径4.4cm,花瓣6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差。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0%、茶多酚20.1%、儿茶素总量15.8%、咖啡碱4.1%,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乌龙茶。制乌龙茶,条索紧结重实,色褐绿润,香清高,味醇和。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栽培上应注意适时采摘。   雀舌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特晚生种。二倍体。      原产九龙窠,20世纪80年代初选育而成,武夷山当地茶农多有引种。      植株中等大小,树姿较直立,分枝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片长5.5cm,披针形,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质厚脆,叶脉显,叶缘微波,叶齿细密深锐,齿间有小朱砂点,叶尖锐尖,芽叶紫绿色。      春茶适采期5月中旬。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黑褐油润起霜,均匀完整,干香有一种淡淡的栗子香。制优率高,香气馥郁芬芳幽长,滋味醇厚甘甜。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在低湿处种植易罹病,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好的土地栽培。   金锁匙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宫山前村(弥陀岩等多处亦有与金锁匙同名之树),相传已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九曲溪沿岸。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茶树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7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平方米产乌龙茶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4%、茶多酚32.4%、咖啡碱3.6%。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强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合种植在栽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时最好要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强鲜爽,滋味醇厚回甘。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北斗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原产北斗峰,系姚月明于上世纪60年代所选育,曾名北斗一号,岩山多有引种栽培。   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或稍下垂状着生。叶片长7.3cm,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主脉较显而沉,叶面平或微隆起,叶质较厚软,叶缘平或微波,叶齿较钝深密,叶尖骤尖或园尖。芽叶黄绿色或淡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4.1cm,7-8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强。春茶适?期4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3%、咖啡碱3.8%。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鲜爽,滋味浓厚回甘。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栽武夷岩茶区。   矮脚乌龙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又名小叶乌龙。原产福建建瓯东峰一带,属福建省地方品种。据记载,该品种和水仙茶同于清末移栽武夷山。   植株矮小,树姿开张,分枝较稀,枝条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园或近倒披针形,叶色深绿或绿,叶面平,具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内析或稍平,叶尖钝尖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28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少,花柱3裂。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稀。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中等。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1%,茶多酚19.6%,儿茶素总量13.8%、咖啡碱5.7%。制乌龙茶,色泽褐绿润,香气清高幽长,似蜜桃香,滋味醇厚,品质较优。抗旱性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适栽福建乌龙茶区。   黄旦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又名黄金桂、黄?。原产福建安溪县虎邱镇美庄村,年认定为国家品种。   植株中等,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或倒披针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薄软。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59.0g。花冠直径2.7-3.2cm,花瓣5-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6%、茶多酚14.7%、儿茶素总量10.5%、咖啡碱3.3%。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褐黄绿润,香气芬芳,滋味醇厚甘爽。抗旱性与抗寒性较强。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尤其抗病虫能力较强,早芽种,越冬芽的鱼叶开展期三月上、中旬,四月下旬开采,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休眠,产量中等。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适宜于江南茶区种植,在武夷山栽培面积越来越广..   八仙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因该品种育于诏安白洋乡订洋村八仙山下茶场,故命名为“八仙茶”。原产于福建漳州诏安县秀篆镇寨坪村,该品种系由福建省诏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年从诏安县秀篆镇寨坪村采用单注选育而成的乌龙茶新品种。年,八仙茶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批为国家级茶树良种,成为建国以来新选育的第一个国家级乌龙茶良种。   茶树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普洱茶,春季萌芽早,冬季封园迟。育芽能力强,芽梢抽长快,芽头较密,持嫩性强,节间长,茸毛短而少,芽头较瘦小,梗细小,喜荫湿,抗寒性较弱,单产高,生命周期较长。春茶鲜叶含茶多酚36.1%,水浸出物44.2%,适制乌龙茶,制成的乌龙茶成品色泽乌褐油润,香气高锐(品种香突出),滋味浓厚,回味甘爽持久,汤色金黄艳亮,品质优异。制红、绿茶品质亦优良。适制绿茶和乌龙茶,香气高,品质优。武夷山市在20世纪90年代大面积引种。   佛手   无性系。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佛手本是柑桔属中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茶叶以佛手命名,不仅因为它的叶片和佛手柑的叶子极为相似,而且因为制出的成品茶,冲泡后散出如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   茶树高约1.4米,茶树树冠高大,约1米。树势略扩张,枝条软,性脆。鲜叶大如掌,呈椭圆形近似蛋形,皱曲不平,像梨树叶。芽叶尖端较钝,主脉弯曲,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叶色黄绿油光,主脉粗显,侧脉稍隐细。叶缘锯齿稀疏,萌芽力较弱,花朵结果性差或不结果。   此种在民初由安溪茶商(芳茂茶庄)自安溪带到武夷。其成品茶外形肥壮粗实曲皱,状似春蚕。色褐绿鲜润,香浓而清,有明显的雪梨香。味极浓厚,较甘润,有梨味。汤色深橙泛红。叶底粗大黄亮,红边鲜艳,叶背有明显沙粒状。

二、武夷山茶树的来源及种类概述

茶种连载(1)武夷山茶树的来源及种类概述

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万年至万年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树栽培和茶叶生产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瑞典科学家林奈(CarlVonLinne)在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就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名为TheasinensisL,后又订为Cameolliasinensis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

在我国唐代陆羽《茶经》中,称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它一次种,多年收,是一种叶用常绿木本植物,野生、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茶叶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横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不仅能够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第三纪中期的地质变迁,和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产生了茶树同源分居现象,茶树顺着河流山脉的走向而天然或人为传播,向着各自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茶树种群。

武夷山产茶有1年历史,茶树种类繁多。按来源分,武夷山茶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武夷山当地茶树品种——武夷菜茶(又称武夷变种)及从中选育出各类单丛、名丛茶树群体。这类茶树品种从武夷山开始种茶起至近代,一直是当地茶叶主栽品种;一类是引进品种。主要是近几十年至近百年来引进的水仙及梅占、黄棪等无性系品种。

茶种连载(2)武夷菜茶及其来源

武夷菜茶是一个优良的有性系茶树品种,是我国和世界茶树植物学分类学上中小叶茶树的代表种群。千百年来,作为武夷山原产的主栽品种,武夷菜茶是形成武夷茶优美品质的种质基础和内在因素,没有武夷菜茶,就没有历史上形成的各类优质武夷茶。武夷菜茶素来采用播种繁殖,由于各茶树花粉自然杂交,致使群体内混杂多样,个体之间形态特征特性各不相同。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鹞等,其实就是从武夷菜茶中选出的珍稀单丛群体。因此,人们把武夷菜茶视为茶树品种的母体,或称为茶树品种的始祖。以下在武夷菜茶分类和选育中各有详述。

武夷菜茶来自何处,据《崇安县新志》记载:“武夷茶原属野生,非人力所植,相传最初发现者为一老人……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宋范仲淹:“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诗句流传至今,家喻户晓。所谓武夷仙人当指武夷君。据胡浩川考证,宋初建溪茶树为野生种,即武夷菜茶由当地野生种演变而来。当地有关的志著中、常有类似的记述、多较简单或为传说。

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各种野生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这里位于北纬27°27′~28°04′、东径°37′~°19′,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通过多年来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及福建山地的地貌考察结果证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乃至福建省,第四纪未发生冰川,但受到冰期气候的影响,只是程度很小而已。因此,动植物能够继续生长繁衍。这里群峰相连,峡谷纵横,溪河环绕,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日照较短,是天然的植物乐园。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山内茶区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最适宜茶树生长。因此,武夷山又是茶树生长繁衍发育的乐园。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现已查明的山茶科植物共有10属35种。在自然保护区桐木和大安源等地山林中,野生茶树仍可找到。这些野生茶树属灌木型,多为小叶类,呈原始生长状态。由于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这里的野生茶是否丢荒的“荒野茶”或是原始野生茶,有待考证,但它们肯定是武夷菜茶的原始种群。

茶种连载(3)武夷菜茶的分类

武夷菜茶是有性繁殖的品种,个体之间自然传粉杂交,群体之内分离混杂多样。据林馥泉年调查结果,就以叶片外形为准,武夷菜茶可分为9种类型。

1、武夷菜茶代表种:

即武夷菜茶中之最多者。茶树生长至为旺盛,树高88cm,树冠直径cm,主干不显著,枝条多细小,朝天丛生,枝干着生角度为30~50°,枝叶角度为30~40°,节间距1.5~2cm,幼叶呈浅红色,老叶色翠绿。叶片向外向上平展,略呈V字形,叶面光泽,质厚而脆。叶脉细而略显,多为7~9对,叶齿深而密,齿数28~32对,叶尖锐,尖端向下成弓形弯曲。叶长8cm,宽3cm,萌芽力旺盛。花冠3.2cm,花瓣5~8瓣,花柱头稍短于花丝,柱头3裂,结实性中等,一果二三籽居多。

2、小园叶种

树高cm,树冠cm,主干粗约1cm,暗灰色,枝干直立稀疏,枝条多弯曲斜生,节间距短,枝干角度60°以上,枝叶着生角度80°内外。叶质厚,叶短园形,尖端钝,象桃仁形。叶色暗绿,叶面光泽,叶肉略呈隆起,叶缘略向内翻,主脉明显,细脉6对,叶齿浅而钝疏,齿数20~26对。叶背面呈银绿色,有细小白绒毛。叶长4~5cm,宽2.5~2.8cm。萌芽期略迟。花蕊不多,且结实较少。

3、瓜子叶种

树矮小,高51cm,树冠直径93cm,枝干皮粗,灰褐色,枝条细小而丛生,节间距短,枝干角度30~40°,枝叶角度20~30°。叶密生朝天,叶缘内翻,叶色暗绿,叶片有光泽,叶脉细而不显。叶齿锐细密,16~20对,叶尖钝向下弯曲,叶柄短。叶长2.6~3.3cm,宽1.2cm,叶全形正如瓜子。萌芽期早,着芽不盛,花期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花冠2.5~4cm,花丝细而短,数达个,柱头与雄蕊平,3裂。

4、长叶种

树高cm,树冠93cm,主干直径1.5~3cm,枝干多朝天着生,灰白色,枝条细密,干枝角度35~60°,叶着生角40°左右,叶色暗绿;嫩叶浅绿而带紫色。叶面有光泽。叶片向外向上斜展,横断面V字形,叶缘有波状。叶脉粗显,6~10对。叶齿粗而锐,齿数35~40对。叶尖长稍钝,叶柄稍长。叶面长12cm,宽3.1cm。萌芽期迟,常于首春制茶结束前三四日。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花朵大如水仙茶之花,直径4.8cm以上,柱头长1.2cm,高于雄蕊,在五分之三处分3裂。

5、小长叶种

树高80cm,树冠直径cm,枝干细而多弯曲,密集丛生,分枝多。枝干角度为20~35°,枝叶着生角度为40°上下。叶厚硬,浓绿色,叶面平滑而有光泽,幼叶呈紫红色。叶片向外向上伸展,全叶成船底龙骨形。叶脉细而不显,7~8对。叶齿稍深,齿距宽,齿24~28对。叶尖端长而稍钝。叶长4~5cm,宽1.5~2.0cm。萌芽迟,花朵不多,开花期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花冠直径2.5~3cm,花瓣大者4片,小者2片,花丝细而短,柱头长1cm,分裂情形与前一种同,结实性弱。

6、水仙形种

树叶如水仙叶形,故称水仙形种,树高cm,树冠直径cm,干粗1.2cm,干皮黄褐色,间带灰白点,枝条疏生,节间距3.5~4.5cm。枝干生着角度45°间,枝叶着生角度50~70°;叶色翠绿,质厚而脆。叶面光泽,叶片成船底龙骨形。叶缘朝天,叶脉粗而显、脉数9对。叶齿深而疏,35对。叶尖端向下弯曲。叶长8.5~10°cm,宽3.5~4.5cm。幼叶淡黄色。萌芽期早。花不多,花期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花冠直径3.5~4cm,花瓣大5片,小2片。花丝粗短,柱头稍长,在三分之二处分3裂,结实性弱。

7、阔叶种

树高95cm,树冠直径93cm。主干细小,灰白色。枝条细而柔软,较密生。枝干角度30~40°间,枝叶角约60°。叶薄而阔,色浓绿稍带银灰色,向内皱起。叶缘向上内翻。叶脉粗显,脉数7~8对,叶齿浅密,齿数35~40对,叶尖长而稍钝。叶长9.4cm,宽3.3cm。花期自11月上旬起。花冠直径5.4cm,花瓣大者4片,小者2片。花丝略长,柱头长1.3cm,3裂,结实不多。

8、园叶种

树高50cm,树冠52cm,主干不显,枝干斜生,略有弯曲,暗灰色。枝干着生角度50~70°,枝叶着生角度斜展成70°。叶片翠绿,叶面平整光滑。叶脉细而不显,脉数8对,叶齿略浅,齿数20~25对,叶缘向上内翻,叶形如汤匙,叶尖钝如桃仁,叶长5.7cm、宽2.5cm。萌芽力弱。花多,结实性中等。

9、苦瓜种

此茶系产佛国岩,因叶面隆起,有如苦瓜果实之外形故名。树高cm,树冠直径cm,主干土黄色,枝条柔软而有弯曲,枝干着生角度50~60°间,枝叶着生角度40~50°。叶色苍绿,叶肉隆起,面皱如苦瓜,叶缘现波状,叶脉粗而显,脉数7~9对,叶齿深而疏,齿数16~30对,叶尖端尖而锐,向下弯垂。叶长10cm,宽3.3cm。花稀疏,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花冠直径4.4~5.5cm,花瓣大5~6片,小瓣2片,柱头稍长于花丝,在三分之二处3裂。

茶种连载(4)武夷菜茶的主要特性

茶树和其山茶属植物一样,具有雌雄花同株,雌雄蕊同花的形态特征,但具有高度的自交不孕性。这使素来播种繁殖的武夷菜茶有性群体具有典型的遗传杂合性,表现多态性及区域适应性。

1、遗传杂合性:

曾经试验表明,在天然传粉条件下,同花授精率几乎为0,同株异花授精结实率为0~11%。因此,采取天然种子繁殖的武夷菜茶不同个体,绝大多数是由不同遗传型的父母本杂交而成的。由于雌雄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随机的,代代自然授粉,杂交结实,多种不同遗传基因的不断分离,独立分配和重组,这就构成了武夷菜茶的复杂遗传背景。每个武夷菜茶个体植株,都是不同遗传型杂合体。即使是同一株上结的茶籽,遗传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武夷菜茶品种及其个体(含花名、名丛)采用播种繁殖产生分离变异的原因。

2、表现多样性

种性遗传决定着品种性状的具体表现。武夷菜茶遗传基础长久保持复杂化,决定着该品种群体的不同个体间特征特性的表现多样性。

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差异,如:

①树型:灌木型为主,小乔木型少数

②叶型:圆形、卵圆、椭圆、长椭圆、披针型等5种类型常见。

③芽叶色泽:主要有淡绿、黄绿、绿、紫绿等常见类型,除此之外,还有近黄色和紫红色等表现类型。

④柱头裂数:基本为3裂,也有个别单丛柱头4裂;

数量性状表现方面:

由于茶园的生态环境(如岩山、外山、洲地)不同,栽培管理方面的差异,武夷菜茶品种的春芽生育、叶片大小、百芽重、生化成分含量等与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变化表现,也是千差万别。

3、区域适应性:

武夷菜茶对武夷山茶区所产的各类茶叶均有较强的适制性。自唐以来,武夷茶从晚甘侯、研膏、腊面、龙团、凤饼,到现在的乌龙茶,都是以栽培武夷菜茶而生产制作出来的,只是近百年来才引入部分水仙等品种栽培。武夷菜茶还产制了武夷山的绿茶和龙须茶。与岩茶齐名、誉满中外的正山小种红茶,至今仍以武夷菜茶为主要栽培品种。

武夷菜茶区域适应性也表现在抗逆性上。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粗放耕作,适者生存,加上人为选择,形成了武夷菜茶较强的生活力,栽培管理容易,抗旱性、抗寒性较强。

武夷菜茶在长期生长在武夷山生态环境中,受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演变,形成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的特性。武夷菜茶及其单丛、名丛在不同的栽培环境,其产量和品质表现明显的差异。许多珍贵名丛都对生态环境有严格的选择要求,这是武夷菜茶品种群体遗传上受微效多基因所控制的数量性状表现。

茶种连载(5)武夷山茶树品种的选育

武夷菜茶植物学特征变异万千,其中蕴存着无数优异的品种类型。武夷山种茶先民很早以前就开始选育优良茶树用于生产。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利用当地特有的茶树资源,选育出许多品质优异具有特色的武夷菜茶优良单株,单独繁殖栽培采制,反复对比选择,并冠以各种“花名”,形成许多名丛。经历了10多个世纪,武夷山共创出了名丛千余种。因此,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名丛源来品种,而高于品种。众多的名丛争奇斗艳,世代相传,不断提高了武夷茶的品质和声誉,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财富。

一、历代选育的名丛

唐:正唐梅、正唐树

宋:坠柳条、铁罗汉、宋玉树等(郭柏苍、闽产录异)石乳(宋、北苑贡茶录)臭叶香茶、(又称文公茶)、(清陆廷灿、续茶经)

元:石乳(周栎、园圃小记)

明:铁罗汉、白鸡冠

清:铁罗汉、白鸡冠、大红袍、老君眉、肉桂、不知春、洞宾茶、木瓜、雪梅、水红梅、素心兰、白桃仁、雀舌、红梅、松际、漳芽、铁观音、水金龟、半天妖(鹞)、金锁匙、白牡丹等

年蒋希召的《蒋叔南游记》记述:武夷产茶、名闻全球……武夷各岩所产之茶,各有其特殊之品。天心岩之大红袍、金锁匙、天游岩之人参果、吊金龟,下水龟岩之白毛猴、金柳条,马头岩之白牡丹、石菊、铁罗汉、苦瓜霜,慧苑岩之金鸡伴凤凰、狮舌,磊石岩之乌珠、壁石,止止庵之白鸡冠,蟠龙岩之玉桂、一枝香,皆极名贵。此外,还有金观音、半天妖、不知春、夜来香、拉天吊等,种类繁多,统计全山将近千种。林馥泉年调查,仅慧苑岩厂就有名丛花名余种。这些都说明武夷山茶区选育名丛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二、名丛选育方法

武夷茶区先民在茶树选育中,以优质为先决条件,单株选择培育,分别命以花名,形成武夷独到的茶树选育技术。

(1)单株选择,系统培育:

从武夷菜茶群体中,经过反复选择单株,分别采制,对比品质,评选出优良单株,依据品质、形状、地点等不同,命名花名,在各种花名中评出名丛,普通名丛中又评出大红袍及四大名丛。各种名丛分别繁育,在繁殖过程中,不断地从分离群体中优中选优,形成各自不同类型的名丛群体用于生产。

这种选育技术历史上多有记载。如:

宋《北苑贡茶录》记载“又一种茶,丛生石崖,树叶尤茂,至道初,有诏造之,别号石乳”。清陆迁灿《续茶经》记载:“武夷五曲朱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制出时,香逾他树,名曰‘臭叶香茶’,又有老树数株,云文公手植,名曰宋树”。刘靖《法刻余闲集》记述:“五曲道院名天游观,观前有老茶,盘根旋绕于水石间,每年发十数株,其叶肥厚稀疏,仅可得茶二三两,名曰洞宾茶”。《蒋叔南游记》记载:“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满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清郭伯苍《闽产录异》记述名丛铁罗汉和坠柳条:“清时山中仍有这两种名丛,皆为宋朝留存下来的茶树,各仅一棵,年产少许,为无价宝”。林馥泉记述年的九龙窠大红袍为:“正付二株……实为武夷菜茶之一种,惟其较普通武夷菜茶为厚,外形似小叶水仙,幼叶色呈紫红……”还有记述大红袍“叶大如掌”或“形似桃叶、叶背茸毛厚、芽叶紫红色”等。不同的记述,反映了大红袍播种繁殖的世代分离及在不同栽种地的形态特征表现。白鸡冠、铁罗汉等名丛也有类似不同的史志描述。因此,许多名丛又因后代分离而选育出正本、付本类型。据林馥泉年收集的个花名中,带有正付之分的花名就有49个。先民们通过不断的选育—分离—选育,使育成的各类名丛逐代更加完美。

(2)以优异品质特征为选育的先决条件。品质评比的方法是当地传统的“斗茶”。唐代冯贽《记事珠》记有:“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到宋代,斗茶大盛。武夷山每年新茶制成后,茶农便在“竞台”开展评比新茶活动,评比品质优劣,各自互炫其优,优则称胜。参加斗茶的不仅有下场参赛的茶农、僧侣,还有地方官吏和文人雅士等。官吏们为取宠帝王,标新立异,推行斗茶法,评选佳茗上贡。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对建州武夷山的斗茶场面和盛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宋苏轼《咏茶》中也有“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之句。武夷山的斗茶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斗茶不仅斗比当年茶农各自制茶的技艺,也斗比各类花名茶之优劣,通过年复一年的斗评,评选出许多名丛和珍贵名丛。

(3)冠以花名,争奇斗艳

对所选育出的单丛茶树,各自依据不同的特点和需要给予命名。命名有多种类型,不仅形象生动,好听好记,而且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

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有:不见天、岭上梅、石角、过山龙、水中仙、金锁匙、半天妖、吊金钟等;

以茶树形态命名的有“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国公鞭、一枝香等;

以茶树叶形命名的有: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以茶树叶色命名的有:白奇兰、白吊兰、红海棠、红绣球、大红梅、绿蒂梅、黄金锭等;

以茶树发芽迟早命名的有:迎春柳、不知春等;

以传说栽种年代命名的有:正唐树、正唐梅、宋玉树等;

以成品茶香型命名的有:肉桂、白瑞香、石乳香、白麝香、夜来香、金丁香、竹叶青等;

以神话传说而命名的有:大红袍、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半天妖(鹞)、白牡丹、吕洞宾、红孩儿、状元红等;

除了以上八类命名之外,笔者以为,还有一类是根据茶树选育种需要,区别不同分离类型而命名的,如:正太仑、付独占、正碧梅、正太阴、正太阳、正芍药、正玉兰、正蔷薇、正柳条等。

三、近代名丛花名

林馥泉年调查武夷慧苑岩厂茶树花名,记录了茶树花名计种,还有许多岩厂的名丛如历史上有记载的著名的大红袍、半天妖(鹞)、白鸡冠等均未包括在内。武夷山名丛茶树之多,可见一斑。慧苑岩厂的茶树花名如下:

铁罗汉素心兰铁观音不见天醉西施白月桂

正太仑水葫芦夜来香金狮子红月桂瓜子仁

醉贵妃赛文旦正雪梨巡山猴绿蒂梅正碧梅

过山龙醉海棠碎毛猴正太阳金丁香仙人掌

桃红梅正碧桃瓜子金醉洞宾白雪梨正太阴

并蒂兰正芍药正瑞香绿芙蓉白杜鹃副独占

碧桃仁正玉兰白麝香白吊兰绿莺歌金观音

正蔷薇月月桂红孩儿白奇兰粉红梅金柳条

绿牡丹正黄龙大绿独占罗汉松白瑞香正肉桂

石乳香正毛球正珊瑚水金钱莲子心苦瓜

石中玉不知春万年红正木瓜万年青石观音

水金龟正梅占四方竹满树香奇兰香虎耳草

一枝香龙须草金钱草观音竹月上香八步香

四季香英雄草千里香满山香灵芝草叶下红

满地红满江红太阳菊渊明菊精神草日日红

半畔菊老来红状元红沉香草东篱菊凤尾草

蟹爪菊水沙莲午时莲佛手莲千层莲八角莲

瓶中梅岭上梅出墙梅庆阳兰莺爪兰石吊兰

四季兰玉蟾金蝴蝶金石斛金英子金不换

玉狮子玉麒麟玉连环红海棠红鸡冠红绣球

虎爪黄玉孩儿绿芙蓉大桂林水中蒲绿菖蒲

水中仙老君眉老来娇老翁须点点金向日葵

剪春罗剪秋罗国公鞭蟾宫桂孔雀尾万年松

关公眉马尾素七宝塔珍珠球叶下红人参果

石莲子吊金龟双凤冠威灵仙过江龙佛手柑

双如意提金钗小玉桂一枝春一叶金翠花娇

兰田玉洛阳锦节节青王母桃花藻石紫金冠

石钟乳隐士笔同心结竹叶青洞宾剑天明冬

不老丹马蹄金五经魁芭蕉绿西园柳虞美人

夹竹桃香茗涩天南星小桃仁云南碧絮柳条

梧桐子宋玉树步步娇笑牡丹莲花盏夜明珠

绣花针观音掌紫金锭名橄榄紫木笔迎春柳

野蔷薇山上臻十八草墨斗笔醉和合还魂草

胭脂米醉水仙白苍兰白豆蔻白杜鹃白玉梅

金紫燕金沉香白玉筍白玉簪王母桃白茉莉

赛龙齿赛羚羊赛球旗赛玉枕赛洛阳出林素

玉如意玉美人正水枝正玉盏正斑竹正玛瑙

正参须正荔枝正松罗正白毫正紫锦正长春

正束香正琉璃正坠柳正浮萍正银光正唐树

正荆棘正罗衣正棋楠红豆叩玉兔耳岩中兰

七宝丹五彩冠白玉霜向东葵海龙角倒叶柳

番芙蓉初伏兰向天梅玉堂春虎爪红月月红

正青苔正白果正凤尾正萱草正桑葚正次春

正山栀正石红正石蟹正郁李正蟠桃正墨兰

正竹兰正玉菊大夫板万年木君子竹紫荆树

千年矮九品莲金锁匙水洋梅水底月月中仙

四季竹忘忧草正唐梅玉女掌……等八百三十个。

茶种连载(6)武夷山茶树良种引种、传播

一、武夷山茶树良种向外传播:

历史上,武夷菜茶不但在当地长期地做为主栽品种栽培,同时也向周边地区和海内外传播扩种,带动了这些不同地区茶叶的发展。

①传至台湾:清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十七?农业志中记载:“……台北产茶近约百年。嘉庆(~)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麟坑,发育甚佳。继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盖以台北之地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为盛……”又据史籍记载,清咸丰乙卯年(公元年),台湾青年林凤池由台湾父老资助,来福建乡试,中了举人。当他衣锦还乡时,由闽省林氏宗亲设宴祝贺,并邀请其游览武夷山。他游览了风景秀丽的“碧水丹山”,并对武夷岩茶钦慕不已,便乘兴来到天心永乐禅寺小憩,拜访该寺住持,说明自己是台湾鹿谷乡人,此次蒙乡亲资助,过海乡试得中举人,想购买武夷茶苗返乡赠与乡亲,以谢父老培育之恩。林凤池的诚恳话语感动了住持,即赠送茶苗36株,嘱咐说:“此为武夷乌龙茶佳种,希细心培育,分栽广植,则子孙享用不尽”。林凤池携苗归里,辟园种植,分12株给冻顶山林三显,均获成功,逐渐繁殖成园,并给附近农民分苗广植,于是成为今日冻顶名茶区。后来林凤池晋京,将新制的乌龙茶敬献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即以山名赐称“冻顶茶”。冻顶乌龙茶饮誉海内外已百余年。冻顶山在台湾南投县鹿谷乡东面,为凤凰山的分脉,蜿蜒数十公里,冻顶茶园已由初期数十公顷扩增至1多公顷。冻顶山茶和文山茶,源自武夷山移植,保持其岩茶优良品质,是台湾制半发酵茶的优异品种。台湾《联合报》年9月17日报道,台湾知名人士谢东闵在探望邱创焕时,曾畅谈台湾的茶叶史。谢说:“当时读书人、秀才在台北应试,举人则赴福建福州应考。有人自福州考试回来,便顺手携回名闻天下的武夷茶,这是台湾茶叶的根,也是民族的根”。由于台湾成功地从武夷山引去了武夷山茶树品种和技术,使得海峡两岸原本语言相通、血肉相连、习俗相似的人民,又增添了相同品茗嗜好。

②引种移植四川

北宋元符二年()春,四川茶农王雅父子把武夷奇茗移植到川北万源县。年,四川万源县文物保管所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在大巴山崇山峻岭的该县石窝乡古社坪村,发现了一方保存完整的摩崖石刻,记载着武夷茶移植川北的经过。摩崖石刻全文如下:

紫云平(坪)植茗灵园记

窃以丰登胜概,垭洼号古社之平(坪)。从始开荒,昔日“大黄舍宅”。时在元符二载,月应夹种,当万卉萌芽之盛,阳和煦气已临。前代府君王雅与令男王敏,得建溪绿茗,于此种植,可复一纪,仍喜灵根转增郁茂。敏思前代作如斯活计,示后世之季子、元孙,彰万代之昌盛,覆茗物而繁盛。至于大观中,求文于蓬莱释,刻石以为纪。可传体面观瞻,历古今而不坏。后之见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也。诗曰:

筑成小圃疑蒙顶,分得灵根自建溪。

昨夜风雷先早发,绿芽和露濯春畦。

大观三年十月念三日王敏记

弟王古

兄王俊

该石刻明确地记载着这事实:即王雅与其子王敏,于北宋元符二年春天,万里迢迢地把武夷山奇茗移植到川北万源县。石刻所说“得建溪绿茗,于此种植”即是此意。“建溪奇茗”亦即武夷茶。此有范仲淹咏茶诗为证:“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载”。武夷山在建溪上游的崇阳溪之畔,故武夷茶常有建溪茶、建茶或建州茶之称。范仲淹著诗极力赞美武夷茶之时,武夷茶正以“腊面茶”的贡茶形式,极享盛誉于京城和全国。蜀人王氏父子慕茶名,羡其利,历经周折将已享名百年的武夷茶的茶苗移植于四川万源县的古社坪、诚可信也!种植之后,效果极佳。石刻中的记载可资证明。“可复一纪,仍喜灵根转增郁茂”。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石刻记载刚移植时“时在元符二载”,而撰文勤石时(即石刻的落款时间)为大观三年(1年)。前后相距十一年,恰为“一纪”的约数。虽历一纪时期,而种植之茶长势仍郁茂,茶主欣喜之情跃然,故勒石以为丰碑。摩崖刻文中的“仍喜灵根转增郁茂”和赞诗中“分得灵根自建溪”都提到“灵根”,从而揣度王氏父子采取茶苗移栽方法来襄此善举的。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在内、连同云南、贵州等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这里的茶树种类丰富,既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又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等各类茶树。川北万源县王氏父子不远万里引种武夷山的奇茗,可见武夷茶之盛誉及武夷茶种的种性之优良。

③传至国外

19世纪初,武夷茶随着外销声名远播中外,而

除了武夷茶(成品)外销之外,武夷茶树也成为殖民者觊觎的目标。道光十四年(年)印度总督本廷克(Ben-tinick)组织茶叶委员会,研究中国茶叶在印度种植的可能性。由于清廷禁止外国人游历内地,该会秘书长戈登(Gordan)遂乔装潜入中国,并设法在武夷山购买大批茶籽,于次年初偷偷运往加尔各答,育成4株茶苗,分别植于阿萨姆、古门、台拉屯等,尔后又聘请中国茶师于道光十八年(年)仿武夷岩茶的加工工艺,制出了第一批成品茶8箱,运至伦敦,英国朝野为之轰动,奠定了现在第一产茶大国印度的茶业基础。这些茶树后代又输入斯里兰卡,成为这个世界第三产茶国的茶之祖。

二、引进栽培的茶树品种

武夷山从外地引进茶树品种搭配种植,是从清末开始,从此使武夷山茶区从单一栽种武夷菜茶转向多品种栽种。人们越来越感到茶树品种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就越重视引用茶树新品种,引种工作从此不间断。

(一)引进的品种:

1、早年引进的茶树品种:从清末到年,先后引进的品种主要有:水仙、乌龙、梅占、佛手等。

2、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引进的栽培品种主要有:本山、桃仁、奇兰、福云6号、安徽楮叶种等。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试验示范的新品种主要有:八仙茶、凤凰单丛等以及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新选育的推广品种为茗科2号()、黄奇、茗科1号()、丹桂()等以及台湾品种台茶12(金萱)、台茶13(翠玉)等。

(二)引进品种的特点

1、无性系品种为主:如水仙、佛手、梅占、矮脚乌龙、黄棪、奇兰、铁观音、毛猴、本山、桃仁、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等。这些无性系优良品种各自群体整齐一致,各品种的特征特性表现明显差异,在生产上选择搭配栽培使用,增加了武夷茶优质品类,深受茶农和消费者的欢迎。只有极少数引种有性系品种,如崇安(武夷山)茶场年引种的安徽楮叶种,但以后没有扩大栽培利用。

2、适制乌龙茶的品种为主:引进的茶树品种中,多数是引种适制乌龙茶的品种或兼用型品种,而引进用于红绿茶生产的只有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等,在武夷茶区栽培面积不大。

3、必须通过多年、多点生产实践鉴定:武夷茶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制茶工艺与众不同,要求引进的茶树品种,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适用性,才能在生产上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茶树新品种每年引种不断,通过不断引种,不断筛选,而能够成为当地大面积栽培的品种却甚少。一批如八仙茶等品种引进扩大推广较快,然而淘汰、缩小栽培利用也快。现在生产上栽培利用的引进品种多数是早年引种的水仙等品种。因此,茶树引种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势在必行。

茶种连载(7)武夷山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

一、名丛单丛资源的收集、保护、整理

1、收集单丛、名丛资源,建立保护基地:

年至年间,由于福建省农业改进处茶叶改良场奉命由福安迁到崇安,随后组办示范茶场、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张天福、吴觉农等一批热心茶叶的科学家先后来到武夷山,开展“茶树育种、栽培、茶叶生化研究”,建立旗山茶树品种观察圃,收集省内外44个品种。林馥泉先生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编著了《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由当时的福建省农林处农业经济研究室于年正式编印。该书堪称武夷茶的第一部专著。书中详细记述了武夷茶树资源的种类、名称及主要特征特性等,为后人研究利用武夷茶树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解放以后,随着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保护茶树品种资源的工作得到广泛的重视。当地主要产茶单位、相关部门及部分产茶大户,都曾先后不同规模地开展当地优良茶树资源收集保护工作。主要有:

崇安茶场

年,陈必乐等在第一作业区建立试验基地,收集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名丛28个;

年,姚月明等在第七作业区建立茶树品种园,收集引种茶树品种材料51个,其中大部分是名丛材料。

综合农场

利用本场岩山名丛多,茶树资源丰富的优势,先后两次开展名丛及单丛资源收集保护工作。

年,罗盛财等新建九龙窠名丛圃2.1亩,收集栽种名丛无性系材料个。

年,罗盛财等在霞宾岩溪仔边建立武夷菜茶种质资源圃10.5亩,前后费时三年,共收集栽种单丛资源无性系份。

市(县)茶科所

年至年,朱寿虞、李光玉、陈德华等先后开展肉桂名丛无性繁殖。

年,陈德华等在五曲晒布岩茶地建立1.5亩园,收集栽种包括名丛在内的全国各地茶树品种50余种。

年,陈德华等在御茶园旧址建品种茶园5.0亩,收集栽种各地茶树品种、名丛、单丛等余种。

上世纪末开始,武夷山民营茶企业逐渐兴起,永生、幔亭、岩上、琪明等业主也都分别建立了数量不等的茶树资源种植保护基地。

岩山茶农叶天宝、李福金等多有保留一部分特有的名丛、单丛茶树种植。

2、名丛、单丛资源的整理

(1)特征特性观察记载:各种名丛单丛无性系群体,其特征特性各自表现整齐一致,通过观察、对比,很容易显现各种群体之间的特点与优劣。

观察记载内容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包括:树姿、分枝密度、叶片着生状况;叶片大小、叶形、叶色、芽叶、花器、采摘期、丰产性、抗寒性、抗旱性等。

(2)采制试验,对比品质:

如前所述,武夷山茶树选育利用以品质优劣为首要条件,品质鉴定多以成茶感观评比为主,连续采制评比几年,以肉桂、水仙品种为对照,并尽量排除各种影响成茶品质的干扰因素。九龙窠名丛分别于年、年、年、年进行春茶采制评比品质,以后还陆续进行评定。市茶科所等种质基地都有分别采制评比。

(3)生化分析测定

茶的生化特性,特别是化学成分,是规定其他各项特性的基础物质。茶的生化特性受茶的生态系统所作用,从自然界吸取营养物质,从太阳吸收生命的能源,进行能量和物质代谢,在茶树体内,通过生理和生化活动,表现为纷繁的生理特性和生化特性。茶的化学成分决定茶的各种特性。生化分析是了解掌握茶树品种特性的重要手段。目前经过鉴定的茶叶中有机化合物约种以上,通常用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4项常规指标表示。众多名丛中,通过对肉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观音、金锁匙、北斗、白瑞香等十一个名丛进行上述4项指标生化分析,结果表现明显差异。姚月明、陈永霖等分析对比肉桂与水仙茶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无论鲜叶或毛茶,两种茶叶中的氨基酸、水溶果胶和水浸出物都较为接近,而肉桂茶叶的茶多酚(包括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和醚浸出物都比水仙高出许多,反映出肉桂茶具有强烈刺激的品质特点。

(4)名丛的鉴别、确定

名丛单丛过去和武夷菜茶一样,长期采用播种繁殖,导致分离和变异。在普查收集名丛过程中,发现同名不同茶树,同一种茶树群体出现不同类型等现象并不少见,如:著名的“白鸡冠”就有两种明显不同的类型,“大红袍”和“不见天”的现存母本群体中,个体之间并不尽相同等。面对如此纷繁的名丛单丛资源,如何鉴别、确定,关系到名丛能否开发利用的成败。当地茶树育种工作者通过近几十年的摸索,已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符合实际的实践经验,归纳起来为四个方面:

第一,尊崇历史:当地志著中,有关名丛单丛特征特性的描述并不少见,虽然并不全面,有的甚至夸张或神化,但经过认真对比分析,就不难理解古人选育名丛的初衷和当时名丛的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使名丛在逐代的选育和繁殖中,有据可依。正因为如此,茶王大红袍、四大名丛等许多珍稀名丛特征特性表现较为稳定,各自群体相对整齐,至今仍为世人所公认。

第二,择优利用:择优的标准主要是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同时不失原有名丛的基本特征。用这种方法,从名丛分离变异的群体中选择鉴别和确定代表类型,从而使名丛的种性得不到不断改良和提高。当然,选择和鉴别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经过多年的、多方面的反复对比,才能鉴别和确定。

第三,兼容并蓄:武夷山许多名丛,素来有“正、付本”之分。通过调查发现,所谓正付本,仅是名丛选育过程中的类型区别,并非完全代表优劣之分。不同时期对茶树品种有不同的要求,在选用优秀代表群体时,不同类型做为武夷菜茶种质保留是必要的。

罗盛财等在收集保存名丛单丛资源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以名丛单丛资源的整理鉴别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通过近30年连续不断的探索研究,成功地从现有名丛单丛资源中整理鉴别出第一批名丛共计70个,并获得省、市有关专家的审定通过。70个名丛中,按春茶芽叶生育期迟早分,早生种1个、生中种19个、晚生种34个、特晚生种16个;按叶片大小类型分,中叶类32个、小叶类38个;按树型分,小乔木型5个、灌木型65个。另有苦瓜、倒叶柳等名丛尚未列入。罗盛财把这些名丛的分类,原产地,特征特性等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整理成《武夷岩茶名丛录》正式出版,该书是我市科技人员撰写的第一本武夷名丛专著,它的出版改变了武夷名丛长期以来多、乱、杂的局面,为开发利用名丛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名丛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与前景

名丛来自古老的地方品种武夷菜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工艺有很强的适应性。众多具有优良形态特征、特性的不同类型名丛,对当地茶叶生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利用空间,是武夷茶业发展的宝贵的物质基础。

武夷菜茶由于群体混杂多样,已不适应机械采摘等现代生产工艺,但在正山小种红茶区,仍是主要栽培品种;在岩茶区,武夷菜茶是产制优质奇种茶的不可替代的品种。自上世纪八十年以后,随着各类名丛无性系的稳定和繁殖扩大,许多名丛在生产上开发利用,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名丛的开发利用,使原本古老的武夷菜茶品种资源,在发展武夷茶业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1、武夷肉桂品种的开发:

该品种系由武夷名丛开发而成,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清朝就有肉桂名丛。清蒋衡茶歌称:“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酽桂微辛,何当更续新歌谱,雨甲冰芽次第论”。诗中赞美了奇种、木瓜和肉桂的优美茶质。“桂辛”是肉桂香气辛锐之意。年开始,茶叶科技人员先后采用压条和短穗扦插无性繁殖,使肉桂茶树群体及其优良特性得到稳定,经过对比鉴定,肉桂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自年起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成为当地主要栽培品种之一。省内外茶区也多有引种。肉桂的开发利用,使武夷茶的生产和品质向前推进一大步,取得良好的效益。

2、珍稀名丛的生产示范:

年,我市科技人员与省茶科所有关专家一道,根据当时名丛开发利用情况,共同确定了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等五大名丛和白牡丹、白瑞香、金锁匙、金桂(金观音)、北斗等十个珍稀名丛的无性代表群体,并对这些名丛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分析,资料入编《中国茶树品种志》,为名丛推广利用提供了一批准确的依据。这些名丛在岩茶区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栽培,其中多数名丛栽培面积达千亩以上,使过去的贡品茶、珍贵样品茶发展成商品茶。

3、各类名丛单丛的对比示范:

根据生产的需要,经过多年反复对比选择,一大批名丛茶树逐步在扩大栽培应用。如:中生种、优质高产类型的有向天梅、玉麒麟等名丛;晚生种、优质、高产类型的金罗汉、玉井留香、老君眉等名丛;特晚生种高香类型的雀舌等。这些名丛在生产上均表现出各自优良特性和优美品质,丰富了高档优质岩茶类型。

茶种连载(8)推广栽培品种

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茶叶消费的不同需求,武夷茶区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栽培也随之产生变化,有性系老品种逐渐被无性系新品种所替换,各种优良品种搭配逐渐更加合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夷茶区主栽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多样,名丛栽培增多。

武夷山现今栽种的茶树品种,包括引进的品种和当地品种,种类繁多。根据栽种利用情况,大致可分为推广栽培、扩大示范、保留利用等三种类型。

一推广栽培品种

这类品种(名系)对武夷山茶区的生态环境和茶叶生产制作工艺适应性强,表现优质高产,在当地栽培利用的时间较长,面积较大,深受当地茶农的普遍喜爱,其中包括当地的主栽品种等。

一、肉桂

肉桂是从名丛开发而成的优质高产品种。肉桂茶香气高,品质辛锐,有强烈的刺激性,是不可多得的高香品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取得良好的效益,现已成为武夷山主栽品种,栽培面积约占全市茶叶面积三分之一。

肉桂属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原产马枕峰,慧苑等处也有与此相同之树。已有多年栽培历史,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省内外多有引种。

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7.1cm,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身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浅钝稀,叶质较厚软,芽叶紫绿色,茸毛少。花冠直径3.0cm,花7瓣。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9%、茶多酚21%、咖啡碱3.5%。制乌龙茶,春茶适採期5月上旬,品质优,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红点明,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宜乌龙茶区种植。

二、水仙

《闽产异录》记述:“欧宁县六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崇安县新志记载:“水仙母树在水吉县(现属建阳市)大湖桃子岗祝仙洞下,道光时由农人苏姓者发现,繁殖较广,因名其茶为祝仙,水吉方言祝水同音遂讹为水仙,清末移植于武夷。”水仙茶具有天然花香,味浓郁醇厚,汤色浓艳清澈,特别是移植武夷后,在优异的自然环境下,更加突显优质高产的品种特性,在岩茶区栽培,岩韵显现,老丛的水仙茶滋味醇厚优雅成为人们喜爱的“老丛味”,因此,水仙茶自清末引种武夷山以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成为稳定的主栽品种之一,栽培面积约占全市茶叶栽培面积三分之一以上,故又称武夷水仙。水仙在福建全省及台湾、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多有引种,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水仙属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三倍体。

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稀,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厚硬脆。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较肥壮,节间长,一芽三叶百芽重.0g。花冠直径3.7~4.4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稀,持嫩性较强。产量较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6%,茶多酚25.1%,儿茶素总量16.6%、咖啡碱4.1%,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条索肥壮,色泽乌绿润,香气高长,滋味醇厚,回味甘爽,尤以岩山老丛水仙更佳。抗旱性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三、大红袍

武夷山传统五大珍贵名丛之首。原产天心岩九龙窠。相传清代中期就有大红袍名。在名丛中,大红袍声望最高,誉满中外。长期以来,民间把大红袍尊为“茶王”和神物,因此,有关大红袍的各种记述和传说很多,其中有的纯属神话传说,有的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大红袍属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晚生种。

原有母株4丛,植于九龙窠悬崖一石砌平台上,岩边峭壁上留有摩崖石刻“大红袍”三字为记。一九八○年建九龙窠名丛圃的同时,在大红袍原处联接石砌填土梯层,补植母株大红袍2丛,至使大红袍现有母株共6丛。大红袍曾有正、付本之分,现代以第2丛、第6丛及其无性系后代为大红袍茶树代表群体。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红袍群体在岩山有较大面积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或稍上斜状着生。叶片长6.5cm,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脉沉,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质较厚脆,叶齿较锐深密,叶尖钝尖。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花冠直径3.5cm,多为6瓣。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芽素总量18.2%、咖啡碱4.2%。制乌龙茶,春茶适採期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雅、清幽馥郁芬芳、微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抗寒性与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与其他名丛相比,大红袍对生态环境和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严格,栽培上宜选择与原产地相同或相类似的上好岩山茶地种植,施用有机肥,适时深翻、客土,效果更佳。

四、铁罗汉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内鬼洞,竹窠也有与此齐名之树。相传宋代已有铁罗汉名,为最早的武夷名丛之一。在武夷山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8.1cm,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深绿色,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尾稍下垂,叶尖钝尖,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有茸毛。花冠直径3.5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适採期4月下旬末。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茶多酚29.7%、咖啡碱3.7%。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滋味醇厚甘鲜,“岩韵”显。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栽武夷岩茶区

五、白鸡冠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慧苑火焰峰下之外鬼洞(武夷宫白蛇洞和隐屏峰蝙蝠洞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白鸡冠早于大红袍,明代已有白鸡冠,“朝廷敕寺僧守株,年赐银百两,粟四十石,每年封制以进,遂充御茶,至清亦然。”

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片长8.2cm,长椭圆形“叶色略呈淡绿,幼叶薄绵绵如绸,其色浅绿而微显黄色,白鸡冠由此而得名”。叶面开展,叶肉与叶脉之间隆起,叶质较厚脆,叶缘平或微波,叶齿较稀浅钝,主脉粗显,叶尖渐尖或稍钝。芽叶肥壮、黄绿色,叶背茸毛厚密。花冠直径3.8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春茶适採期5月上旬。品质优异,品种特有香型突出,“岩韵”显。蝙蝠洞、白蛇洞齐名白鸡冠,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茶农多有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适栽武夷岩茶区。

六、水金龟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牛栏坑杜葛寨之半崖上,相传清末已有此名。据林馥泉记载:“此茶原系天心庙产,植于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倾盆,峰顶茶园边岸坍塌,此茶被水冲至牛栏坑头之半岩凹处,兰谷山主于是处凿石设阶,砌筑石围,壅土以蓄之…闻民国八,九年间,磊石寺(其时兰谷系属磊石寺)与天心寺双方费金数千,也曾一度严重之公堂讼涉,后公判因树非人之盗窃,实系天然力所造成,判归兰谷所有”可见水金龟由来之一班。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夷山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片长7.2cm,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平或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尖渐尖或骤尖,叶齿稍锐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肥厚,黄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8cm,7—8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28.8%、咖啡碱3.9%。制乌龙茶,春茶适採期5月上旬,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高爽,似腊梅花香,滋味浓醇甘爽,“岩韵”显。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适栽武夷岩茶区。

七、半天妖

原名半天鹞,又名半天夭、半天腰。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三花峰之第三峰绝顶崖上。相传“此茶非人所植,系古时飞鸟由他山喙衔茶籽,落此生成,清代岩主因权属一度公庭讼陈,诉讼费耗金千余”等。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年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7.0cm,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浓绿或绿,叶身稍内折,叶主脉粗显,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齿稍钝浅稀,叶尖钝尖,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4.0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6%、茶多酚30.5%、咖啡碱3.7%。制乌龙茶,春茶适採期5月上旬,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似密香,滋味浓厚回甘,“岩韵”显。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栽武夷岩茶区。

八、黄观音

又名茗科2号(选育号)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年由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省内外多有引种。由于芽期早、新茶可赶在“五?一”节上市,又具有黄棪茶的香型特征,近几年在我市引种推广较快。该品种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尚厚脆。芽叶黄绿带微紫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58.0g。花冠直径3.9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27.3%、儿茶素总量12.6%、咖啡碱3.5%。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制乌龙茶,适采摘4月中旬,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褐黄绿润,香气清爽芬芳。抗旱性抗寒性较强,适宜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

九、黄奇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年从黄棪与白奇兰的自然杂交后中单株选育而成。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由于芽期早,香型较突出,近几年在我市作为早芽种栽培。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65.0g。花冠直径4.4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少,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32.8%、儿茶素总量18.4%、咖啡碱5.2%。适制乌龙茶、绿茶。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4月中旬,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绿润,具有“奇兰”类品种特征香型,滋味醇厚鲜爽,制优率高。宜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

十、矮脚乌龙

又名小叶乌龙。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中生种。

原产福建建瓯东峰一带,属福建省地方品种。据记载,该品种和水仙茶同于清末移栽武夷山。

植株矮小,树姿开张,分枝较稀,枝条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园或近倒披针形,叶色深绿或绿,叶面平,具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内析或稍平,叶尖钝尖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28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少,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稀。产量中等。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1%,茶多酚19.6%,儿茶素总量13.8%、咖啡碱5.7%。制乌龙茶,春茶适採期4月下旬末。色泽褐绿润,香气清高幽长,似蜜桃香,滋味醇厚,品质较优。抗旱性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适栽福建乌龙茶区。

茶种连载(9)扩大示范品种

二 扩大示范品种

扩大示范的品种(品系)主要是武夷茶区近几年不断开发利用的各类名丛群体和引进试种示范的茶树新品种。名丛来源于武夷菜茶,多具有武夷菜茶品种的优良适应性,经无性繁殖后,许多名丛因特有的优良种性表现突出,成为发展传统高档优质岩茶的首选品种(品系)进行示范栽培。同时,武夷山茶区引种试种茶树新品种从不间断,通过试种对比,选择优良的新品种扩大示范。

一、扩大示范的名丛

1、雀舌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特晚生种。

原产九龙窠,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中选育而成,当地茶农多有引种,已有较大栽培面积。

植株中等大小,树姿较直立,分枝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片长5.5cm,披针形,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质厚脆,叶脉显,叶缘微波,叶齿细密深锐,齿间有小朱砂点,叶尖锐尖。芽叶紫绿色,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5cm,花瓣6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深。

芽叶生育力中等,发芽密度较密,持嫩性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5月中旬末。品质优异,条索紧实,制优率高,香气馥郁芬芳幽长,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在低湿处种植易罹病,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好的土地栽培,适当缩小行距,合理密植。

2、玉麒麟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中生种。

原产外九龙窠。群体已扩大引种栽培。

植株较高大,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色绿而有光泽,叶长6.7cm,椭圆形,叶身平张,叶脉沉,叶面微隆,似龟背纹。叶质厚软,叶缘平直,叶齿稀浅钝,叶尖钝尖。芽叶黄绿色或淡紫色。花冠直径3.9cm,7-8瓣。花柱与雄蕊等长,3裂较深。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4月下旬,品质优异,条索紧结重实,色泽绿褐润,特有品种香气浓郁幽长,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高。

3、向天梅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原产北斗峰。其群体已引入生产栽培。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7.2cm,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主脉粗显,叶面光滑,叶身稍内折,叶缘平直,叶齿浅钝密,叶质厚软,叶尖渐尖或锐尖。芽叶绿色、有茸毛。花冠直径4.5cm,6-8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芽叶肥壮,持嫩性强,长势旺,产量高。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4月下旬,品质优异,条索肥实,色泽绿褐润,香型高雅,馥郁幽长,滋味浓厚甘鲜,“岩韵”显。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

4、金罗汉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原产内鬼洞。现已多处引种栽培示范。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片长7.5cm,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淡绿,叶身较平张,叶脉沉,叶面微隆,叶质较厚软,叶缘平,叶齿深稀锐,叶尖钝尖或渐尖。芽叶肥壮,黄绿色。花冠直径3.8cm,7-8瓣。花柱与雄蕊等长,3裂深。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长势旺,多发性强,一年中比肉桂多发芽1轮,产量高,持嫩性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品质优异,色泽乌绿润,条索紧结重实,特有香型浓郁幽长,滋味醇而回甘,“岩韵”显。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幼苗期抗寒力稍弱,注意防止干冻。

5、老君眉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中生种。

原产九龙窠,有近百年历史。原系天心永乐禅寺一寺僧所选育,并单独管理采制。一九八○年经由该寺僧的弟子(俗名“妹仔”、当时综合农场守护大红袍的职工)指引,在原种植处查得幸存原始母株。该茶现已扩大群体植于岩山。

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片长6.8cm、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光亮,叶身较平张、叶质厚脆,主脉粗显,侧脉稍沉,叶缘直或微波,叶齿较钝稀浅,叶尾稍弯下垂,叶尖钝尖。芽叶绿色或淡黄绿色,有茸毛。花冠直径3.0cm,花瓣7-8瓣。柱头紫红、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4月下旬,品质优异。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6、正太阴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原产外鬼洞上部一圆形茶地,水沟从中间拐弯流下,左边上角处长一名丛正太阳,右边下角处长名丛正太阴,形似八卦,而正太阴、正太阳恰似阴阳鱼之眼,料想古人取该茶名盖由此原因。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上斜状着生。叶片长7.1cm,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身平张,叶主脉粗,叶脉深,叶面微隆,似龟背纹,叶质厚脆,叶缘平直,叶齿较稀钝浅,叶尖圆尖或钝尖。芽叶肥大,绿色或黄绿色,茸毛较密。花冠直径3.6cm,6-7瓣。柱头稍短于雄蕊,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产量高,持嫩性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品质特优,条索肥实粗壮,色泽乌绿润,特有香型显而幽长,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

7、玉井流香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原产内鬼洞。

植株大小适中,树姿较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片长7.3cm,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平张,叶脉沉,叶面微隆,叶质厚软,叶缘直少有微波,叶齿较稀深锐,叶尖渐尖。芽叶黄绿色、稍背卷,茸毛稀。花冠直径3.7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深。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稀,持嫩性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5月初。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岩韵”显。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8、留兰香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晚生种。

原产九龙窠。其群体已扩大生产栽培。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枝干较粗壮,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片长6.0cm,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较平,主脉粗显,叶脉稍沉,叶面光滑,叶质厚脆,叶缘平,叶齿较稀浅锐,叶尖渐尖或钝尖。芽叶肥壮,绿色。花冠直径5.2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深。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产量高,持嫩性较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乌褐润,兰花型香气浓郁,滋味醇而甘鲜,“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9、北斗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原产北斗峰,曾名北斗一号,岩山多有引种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状或稍下垂状着生。叶片长7.3cm,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主脉较显而沉,叶面平或微隆起,叶质较厚软,叶缘平或微波,叶齿较钝深密,叶尖骤尖或园尖。芽叶黄绿色或淡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4.1cm,7-8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4月中旬末至下旬初。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鲜爽,滋味浓厚回甘,“岩韵”显,抗寒性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0、金锁匙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原产弥陀岩,山前等多处亦有齐名之茶树,岩山多有栽种,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夷山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大小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片长7.0cm,椭圆形,叶色绿,叶面较平张,富光泽,主脉较显,叶质稍厚脆,叶齿密浅稍钝,叶尖钝尖,有小浅裂。芽叶黄绿色,有茸毛,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9cm,6-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深。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4月下旬。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强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抗寒性抗旱性较强。

11、金桂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又名金观音,原产白岩莲花峰,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岩山多有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大小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稀,叶片水平状着生。叶片长8.4cm,卵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身平或稍背卷、叶脉沉,叶面微隆,叶缘平,叶齿密浅锐,叶尾稍下垂,叶质较厚脆,叶尖园尖或钝尖,有小裂。芽叶肥壮,黄绿色或紫绿色,有茸毛。花冠直径4.2cm,7-9瓣。花柱与雄蕊等长,3裂深。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度较稀,持嫩性较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品质优异,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似桂花香,滋味醇厚甜爽,“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2、白瑞香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原产慧苑岩,已有多年栽培历史。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夷山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科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片长9.1cm,椭圆形,叶色绿,叶面较平张,主脉粗显,叶脉沉,叶质较厚脆,叶缘平,叶齿稍钝深密,叶尖钝尖。芽叶黄绿色或微紫色,茸毛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2cm,6-7瓣。柱头与雄蕊等长,3裂深。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4月下旬。品质优,色泽黄绿褐润,香气高强,滋味浓厚似棕叶味,“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3、白牡丹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原产马头岩水洞口,兰谷岩也有齐名之树,已有近百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内山(岩山),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片长7.9cm,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身稍内折,叶主脉粗显,叶面微隆起,叶质较厚脆,叶缘稍平或微波,叶齿浅稍锐密,叶尖钝尖,有小浅裂。芽叶淡紫绿色。花冠直径5.5cm,多为7瓣。柱头比雄蕊稍长,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制乌龙茶,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初。条索紧结,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似兰花香,滋味醇厚甘甜,“岩韵”显,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抗寒性抗旱性较强。

二、扩大示范的引进新品种

1、金牡丹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系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年从铁观音与黄棪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

植株中等,树姿较直立,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具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少。花冠直径3.4cm,花瓣8瓣,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抗旱性与抗寒性强。

2、黄玫瑰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系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年从黄观音与黄棪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稍内折或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花冠直径2.7cm,花瓣6~7瓣,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抗旱性与抗寒性强。

3、紫牡丹

曾名紫观音。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系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年从铁观音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

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具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稍钝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少。花冠直径4.0cm,花瓣6~7瓣,花柱3裂。

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抗旱性与抗寒性强。

4、丹桂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系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以大红袍为母本、肉桂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强,适应性强。

此外,引进示范新品种还有茗科1号、悦茗香、金玫瑰及台茶系列品种等。

茶种连载(10)保留利用品种

三保留利用品种

保留利用品种主要是指在当地曾经有较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较好,但现已少有新种或不再扩大种植的品种。这类品种栽培利用年数较长,群众对各品种的特征特性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掌握,除了部分衰老改种之外,大部分继续保留利用。

一、武夷菜茶

武夷菜茶作为古老的农家老品种,在现代生产上已表现出许多局限性。特别是群体混杂多样,且不便机械作业。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武夷菜茶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武夷岩茶传统茶类——岩茶奇种的唯一生产品种,而且在红茶区和绿茶区仍有一定的栽培面积。武夷菜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在当地,仍是一个主要的保留栽培品种。

二、黄棪

又名黄金桂、黄旦。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原产福建安溪县虎邱镇罗岩美庄,年认定为国家品种。

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褐黄绿润,香气芬芳,滋味醇厚甘爽。抗旱性与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三、梅占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混倍体。

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多年栽培史,年认定为国家品种。

制乌龙茶,香味独特。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四、毛蟹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混倍体。

原产福建安溪县大坪乡福村,年认定为国家品种。

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制乌龙茶,条索紧结重实,色褐绿润,香清高,味醇和。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产上应注意适时采摘。

五、奇兰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福建省地方品种,原产福建安溪县西坪镇尧阳。

奇兰为系列品种,包括白奇兰、竹叶奇兰等。

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黄绿润,具奇兰类品种特征香型。

六、凤凰单丛

系凤凰水仙群体中品质特异单株之总称。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中、晚生种。该品种由广东省潮州市农民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以树型、形态、香味命名的有80个品系,统称凤凰单丛。我市茶区引种的是特早生种类型,制乌龙茶在四月中旬采摘,春茶芽期容易受冻害。

七、八仙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

该品种系由福建省诏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于~年从诏安县秀篆镇寨坪村采用单株选育而成,我市于20世纪90年代曾较大面积引种,其中一部分投产后即被改种,现仍有一部分保留栽培利用。

此外,还有毛猴、佛手、桃仁、福鼎大白茶、福云六号等。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zp/5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