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散文杜桥春来早

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6/9283726.html

才过立春,母亲便开始念叨着要去杜桥。

买菜、买“青”、买菜头丝、买猪鬃板刷。。。。。。母亲每每开始念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杂,听起来完全没有逻辑可言,总是让我记不下来。有几回记在小纸条上了,转身又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复述,直至我把这一款款一丝不漏地记下来。

这不,这个湿漉漉的春天才晴这几天,母亲又开始念叨了。我多次试图以年龄、体力、投入产出比等各种理由,希望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下,能否让她打消这个念头。

这个早上,她坚持要去,并且独自一人。要知道,昨天以及前几天,她还各种感冒、不适,一早就如此生龙活虎,真是令人怀疑她前几天不过是矫情?

无奈,我只得陪着她去。虽然她口口声声说自己不过是去买几棵雪里蕻。。。。。。

迎着朝阳,过了橙光中的二桥,新路老路交错,很快就到了杜桥。车子不敢开进镇里太多,远远地停在大超市门口的小广场上。

拎着菜篮子、牵着小拉车,母亲来买菜的标准配置行头,感觉分明是办一件大事件。穿过马路,径直走向了”泥鳅行“。

杜桥,是个蛮有趣的地方。别的乡镇、村镇也有大大小小的集市,但很少像杜桥这样,这里的集市有“主会场”和“分会场”的,这里的大大小小的弄堂里,有“泥鳅行”、“米行”、“青行”、“毛渣行”、“鸡子行”、“糠行”、“蟹行”、“西瓜行”、“糖蔗行”。。。。。。光从老称呼里,我们似乎能直观感知到,那里可能有些什么好东西,当然,主要还是吃的。

就拿“泥鳅行”来说吧,这条临街的小弄堂口有不少人买泥鳅、溪坑鱼这类生鲜,大大小小的脸盆、桶里装了不少活奔乱跳的渔获,有时候大家伙们被惊起、扑腾个没完,把路人的鞋面险些弄湿,我常常都是踮着脚急匆匆走过。

穿过弯弯曲曲的弄堂,来到了大街,人来车往,叫卖声不断,汽车声、喇叭声、以及特有的大嗓门各种交谈声,讨价还价的声浪都跟吵架似的,路上一下子就热闹沸腾了起来。马路对面的早餐摊,喇叭里叫着“温岭嵌糕、食饼筒。。。。。。”,重点是人家还是“双语播报”——土话一遍、彩色的普通话再来一遍。把我听乐了。

十字街口,车和人更多了,从各个方向赶来的卖菜人纷纷站在装满鲜菜的三轮车旁,本不宽敞的街道,变得更加拥堵了。母亲和那些人一样,反复徘徊在这些菜农间,看一看、问一问、挑一挑,她看中一棵巨大的雪里蕻,问能不能卖一棵给她,站在一旁讨价的老人马上警觉地说:“这车都给我的。”

“分一棵给我行吗?”

“我要买就一车全部买走的,分了算什么意思。。。。。。”老人很是强势,并且对菜主人不够坚定的态度表示了不满。我们只得走开,看看别的。转了一圈,母亲还是没看到合心意的,不停张望着,说今天来得早,应该还会有人来卖菜的,先看看。我无意中看到刚才那位老人空着手离开了,赶紧提醒母亲去买。

母亲如愿挑到几棵菜,但还是想看看菜脑头。没多久,果然有了。菜脑头也不多,就三捆,卖菜的阿姨手里忙着称分量,嘴里碎碎念着,说自己今天早上3点就起来择菜脑头,就这么多,把一身湿衣服换了就赶紧过来赶集了。母亲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了,买到自己喜欢的菜,她显得很好说话了,怎么样都行。我说干脆把菜搬回车里,我们再回来慢慢逛,她欣然同意。

再回到这条街道,更加热闹了,车子开得异常慢。“青行”,顾名思义那里应该是集聚了各种“青”的小型集市。事实上,这一路都间或能看到有卖这种植物的。

杜桥的集市上,通常有好几种“青”,它们都是做清明团子的重要食材,上市的时间略有早晚,据说吃起来也各有千秋,“黄花青”、“悦(音似)”、“棉青”、“万年青”、“真青”、“假青”。。。。。。这些五花八门的名词,是精通这些美食要义的老人们舌尖传递的密码,让人不免猜想这些细碎叶子在料理达人们的手中究竟会泛化出多少花样。

在“青行”,卖主子不多,一箩筐“青”往往围了四五位老妇人,她们专注于挑选着这些分明还带着露水的叶子,在讨价还价之余,还不耽误她们彼此分享美食制作的各种”独门秘籍“,令人浮想联翩,光联想到清明团子那碧绿的色泽、油亮的青光、青叶子的清香,足以令人垂涎不已。

母亲拎了一包”战利品”,说刚刚又听到了一句老话,有人说了一句“一行服一行”,另一位老妇人很自然就接了一句“瘌头服猪汤”。细细品味这句貌似粗俗的老话,我一知半解。

不远处是几家馒头方糕店,我们在常去的那家看看,店家正在给刚出笼的大馒头盖“喜”印子,母亲和她唠嗑上了,她顺手将手里的馒头一分为二递给我们尝尝。那热乎乎的馒头香啊!路过的几位香客不知不觉也被馒头香吸引着,在店门口流连,迟迟不肯离开。

在竹木老店,人在店外就闻到竹子的清香和木材的醇香,母亲跟店家熟络得聊着,一听说要“猪鬃板刷”,老板娘招呼老板从店里拎出个黑袋子,从里面挑出3-5个,告诉母亲说,这个板刷好,就是越来越少了,做刷子的阿公年纪大了,做不动了。母亲说,那就来3个吧。一旁在买别的东西的妇女一听,说我也看看、也来一个。母亲还想要买个蒸格子,老板娘说去那边胖子那,他那里可能有。

于是,我们沿着小河一路走,河边摆了不少花花草草,简陋、就地取材,却满满的人间烟火气。竹竿上有人晒了很多菜干,金黄色的菜在阳光下呈现半透明的质感,空气中都是酸菜的味道,带着一丝丝辛辣,不断挑逗着鼻腔和味蕾。母亲和晒菜的主人就着菜聊上了,我站一旁晒着太阳,竟然有些饿了。

竹子的蒸格子倒是被我们找到了,但母亲嫌弃样式太大、太木,还是没要。不过她倒又调皮了一回,带着几丝顽皮叫老板猜猜能否认出她是谁。那头发花白的大块头老板迟疑了一会儿,喃喃念出母亲的名字,母亲笑得像个娇蛮的少女,一副古灵精怪。

回来路上,一对老夫妇在卖绿色渔网线编织的各种小物件,其中手拎袋子很是讨人喜欢,一个卵型、一个三角形,拿来当收纳、随手拎,想想就很美。老夫妇很惊喜,连连演示着渔网编织袋的各种好,母亲这回倒没嫌弃东西贵,见我实在欢喜,也便由着我了。

喧闹的街市,行人和车辆似乎就没减少过。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归途。

果然是“人勤春早”吗?感觉一天才刚刚开始。。。。。。

梨花

年3月12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zp/10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