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声音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

白癜风可以吃辣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407/4817759.html
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出发点、难点与突破点

景格科技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任务,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与增强适应性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提质培优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增强适应性则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所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主要就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民群众的教育期望相匹配,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基于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其出发点,深刻认知其落实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并正确把握推进中的突破点,以保障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序推进。一、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出发点(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体系结构和质量水平上尚未完全适应。因此,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是现阶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面临的重要课题。第一,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应遵循和坚持的关键方向。面向市场,要求职业教育办学不能只   弦歌不辍,今更峥嵘。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技工教育逐渐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广大技能人才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谱写了壮美华丽的乐章。

诞生在民族危难之际

原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技工学校实训教学现场   福建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一块船政学堂的奠基石,昭示着历史的纹路。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期。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中,年,左宗棠及其继任者沈葆桢在福建马尾造船厂中,附设了旨在培养造船、驾驶人才的船政学堂。   为了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年2月,学堂增设“艺圃”,后分为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艺徒择优升入匠首,培养高级技工。中国第一所技工学校由此诞生。   “艺圃和过去传统的师徒教育不同,它坚持厂校一体、工学一体,具备了技工院校的基本要素。”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就业促进会原副会长陈宇说。   由于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艺圃创办5年之时,试行让制造专业的学生和艺圃学生“放手自造”舰船设备,“验其工程均能一一吻合”。这里先后制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等,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震撼!我国早期的技工学校

福建船政学堂全景图

张之洞创办“工艺学堂”

张之洞(—年)

船政学堂分为制造学堂(前学堂)、驾驶学堂(后学堂)、绘事院(绘画学堂)和艺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适应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在技工培养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张謇创办实业学校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各类实业学校20多所,形成“南通模式”。

年,张謇创办“纺织染传习所”,培养出我国第一代纺纱纺织技术工人。

年,张謇设立“女工传习所”。学生既学习技术,又生产产品。这也是我国第一所刺绣专业学校。

黄炎培创立中华职业学校

黄炎培(—年)

黄炎培,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年9月,黄炎培创立中华职业学校,先后开设了铁工、木工、搪瓷、商业、机械等专业。

中华职业学校以“手脑并用,学做合一”为教学宗旨,采取半工半读、工读结合的学制。

年6月,中华职业学校教职员工合影,前排左七为英文教学主任邹韬奋

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和校歌

蔡元培为中华职业学校建校十五周年题词

中华职业学校珐琅科学生在实习车间

中华职业学校教学采用“做学并进”的方针,加强实习教学。图为学生在铁工教室实习

中华职业学校测绘专业学生在铁路沿线实习

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采用自治的方式,全校学生组成了职业市,由学生组织选举市长、议长以及各种委员会,对教学、治安、伙食、卫生、娱乐等进行管理。图为年中华职业学校职业市市民合影

  自此以后,薪火传衍。教泽绵绵,蔚然成风。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   历史学家蒋廷黻年在《中国近代史》中的这一世纪之问,一语道破了此前此后百余年中华民族对科技的孜孜追求,也为技工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历史的注脚。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为救世、济民,众多仁人志士在技工教育方面展开探索,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张之洞创办湖北工艺学堂;年,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纺织染传习所;年,张謇又出资创办了南通女工传习所;年,黄炎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   “这是近代中国追求民族进步、自强不息的一个缩影。先辈们不断探索,创造出先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让我们由衷地充满敬意。”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技工教育以旺盛的生命力继续发展,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技工教育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技工教育艰难发展,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兵工署建立了一批技工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批以“技工学校”命名的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机械制造和维修的熟练技工。

兵工署第二十一厂技工学校(兵工署第十一技工学校)校门

年9月,原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搬迁到重庆,将工人补习学校更名为兵工署第十一技工学校(亦称第二十一兵工厂技工学校)。厂长李承干兼任校长,普通学科由专任教师担任,技术学科由工程技术人员兼任。

兵工署第七技工学校学生毕业证书

兵工署第十一技工学校平面分布图

兵工署第十一技工学校校歌

  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陕甘宁边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将先进的工农业科学技术带到了大西北农村。

培黎学校

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陕甘宁边区创办了培黎学校,发展到近人的规模。培黎学校主要培养机械维修制造专业的技工,设20个实习生产组,采用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

路易?艾黎在教授学生修理内燃机

东北解放区技工学校

年在东北解放区,“满铁沙河口工场技工养成所”更名为“中长铁路大连铁路工厂青年技术学校”。年哈尔滨车辆厂技工学校建立。解放区技工学校在校生达到多人,为新中国技工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长铁路大连铁路工厂青年技术学校

车工班师生与制造的机车模型合影

中长铁路大连铁路工厂青年技术学校

模范生奖状奖品授予典礼

  东北地区解放后,大连机车车辆厂技工学校、哈尔滨车辆厂技工学校等积极培养人才,解放区技工学校在校生共有多人,为新中国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在服务新中国建设中蓬勃兴起

河北廊坊市翔宇航空技工学校空乘服务专业学生在实训中   耿鼎,全国劳模。年参军。年,年仅16岁的他进入重庆一所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担任昆明重机厂总工艺师至离休。他见证了技工教育伟大的起航时代——   年10月1日,新中国在废墟上站立起来。历经多年战乱,失业成为新生的人民政权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   资料显示,彼时在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失业人口均超过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共产党政权维持不了三个月!”打量着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一些国际人士这样妄言。   为破解这一问题,年5月19日,政务院举行第33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随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以工代赈和转业训练。   质疑与嘲讽,终被风吹雨打去。   “只有我们工人自己的政府,才会照顾得这样周到”。从年到年,全国参加职业训练的失业人员达15万多人,众多人通过培训获得了工作。生活有了保障,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人民政权稳定。   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兴建项重点工程,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激增,国家开始建立有计划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制度,技工教育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

从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各产业都急需大量技术工人。由此,在工人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一批技工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后备技术工人的培养工作,我国学习借鉴了苏联在技术工人培养,特别是在举办技术工人学校方面的经验。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所由苏联援助的实验技工学校。到年,全国已有技工学校所,在校生6万余人。

年建校的济南第二机床厂技工学校

年大连机车车辆技工学校学生到车间实习

苏联专家到实习工厂指导学员实习

年苏联援建的北京实验技工学校

“一五”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个大项目,多数企业建有技工学校。

我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年生产下线我国第一辆汽车

始建于年的山东省劳动局济南工人技术学校的师生合影及学生的毕业证书

年,全国新技工培养训练展览会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技工培训的成果。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为展览会题词

技工学校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年,全国只有3所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年全国技工学校发展到所,在校生28万人。从年到年,全国技工学校毕业生共20余万人,培训企业技术工人万人次,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

年天津市劳动局第二工人技术学校首届毕业生师生合影

—年全国技工学校主要统计数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技工学校绝大部分是在原有技工训练班的基础上改建或扩建起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劳动部门和各产业部门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分别投资兴建了一些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技工学校。但是,完全靠国家投资创办技工学校无法满足工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许多地区和厂矿企业采取了群众路线的办校方法,本着勤俭办校、因陋就简的原则,创办了大批技工学校。此外,老校包建新校也是群众办校的方法之一。

—年,技工学校毕业生共202人,分配在全国的冶金、煤炭、电力、石油、建筑、交通运输、地质、纺织等厂矿企业。他们到工厂后大多成为生产中的骨干。根据对名毕业生的调查,年曾提合理化建议、承担技术革新等项目共达件;有人被提升为小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技术员等;有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劳动模范。

  构建起技工教育新格局——   年,政务院决定由劳动部门对全国技工学校进行综合管理。“一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技工学校暂行办法草案》《工人技术学校标准章程(草案)》等,确立了我国技工教育的基本制度。年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兴起,改变了我国单一的全日制教育结构。   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   建国之初,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只有3所技工学校。到年,全国技工学校发展到多所,在校生近17万人。从年到年,全国共培养技工20余万人,通过各类形式培训技术工人多万人,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工人队伍主体。   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革新成功‘单管喷吸钻’,使加工精度大为提高,效率提高了10至20倍。”在昆明重机厂的厂志里,记载着耿鼎的众多发明,这是他一生中多项优异工作业绩之一。   “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架飞机的背后,都活跃着广大技校毕业生的身影。”山东劳动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崔秋立说。这一时期,技工学校培养的主要是四级和五级技术工人,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改革开放中飞跃发展

  年,沿着父亲耿鼎的足迹,17岁的耿家盛考取了昆明机床厂技工学校,他没有意识到,一个技工教育飞跃发展的新时期已迎面而来。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发展翻开新的一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技工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年,《技工学校工作条例(试行)》颁布,进一步恢复和规范技工学校办学。同年,为解决技校师资的来源,国务院批准设立4所技工师范学院。年,《技工学校工作条例》颁布实施,技工教育走上规范办学之路。

技工学校恢复招生

年首都钢铁

公司技工学校复校批文

年恢复办学后

的首都钢铁公司技工学校

年常州市

技工学校复校批文

年常州市

技工学校复校临时校址

年,国家劳动总局恢复对技工学校的管理工作。年,颁布《技工学校工作条例》,对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招生、就业、学制和办学模式作出明确规定。

年鸡西煤矿技工学校首届开学典礼

年西电技校(西安技师学院前身)

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

恢复招生的山西太原钢铁公司技工学校

江南造船厂技工学校在

—年的招生及专业设置情况

昭乌达盟汽车技工学校首届毕业生合影(年)

鸡西煤矿机械制造技工学校录取通知书存根(年)

鸡西煤矿机械制造技工学校学生学籍卡片(年)

鸡西煤矿机械制造技工学校

毕业生分配通知书存根(年)

建立技工师范学院

为加强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国务院批准在天津、吉林、山东、河南设立4所技工师范学院。

天津技工师范学院开学典礼

天津技工师范学院学生入学通知书

天津技工师范学院运动会

吉林技工师范学院运动会

山东技工师范学院校门

技工教育快速发展

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技工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年全国技工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

20世纪80年代技工学校学生公寓

20世纪80年代技工学校学生实习场所

20世纪80年代技工学校钳工实训教学

唐山车辆厂技工学校开展焊接和内燃机操作实习

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学生在船厂实习

铁道部山海关桥梁厂技工学校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年鸡西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全体毕业生合影

  年,技工学校招生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同时,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技工教育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   从年确定18所技工学校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到年下发通知对申办高级技工学校进行规范;从年对技工学校进行改革,到逐步形成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三个层次的培养体系……技工教育不断整合、提质,提高办学层次,取得了新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技工荒开始逐渐蔓延。面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技工教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再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助学金、对农村困难学生免学费等政策。年8月,人社部印发文件,提出了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技工院校发展。   乘势而上,不断攀登,技工教育作用进一步凸显——   “沈阳轿车制造厂技校三个实习工厂完成了轿车制造厂的生产任务,还创造了经济价值万元。”年,一则新闻振奋了不少人。多年来,这样的新闻已不计其数。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技工院校不仅培养技能人才,而且还承担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培训任务,并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公共实训等综合性服务,在促进中国经济飞跃式发展、劳动者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秘书长李荣生表示。   春风化雨,蔚然成林,技能人才成为支撑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   从技校毕业后,耿家盛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被誉为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从技校毕业的王军,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称为“蓝领科学家”。技校毕业的徐强,创造了大型齿轮加工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被称作“徐强精度”。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鼎新前行的技工教育,不仅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

新时代向世界技能高峰迈进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却无法自主研发和生产一个小小的零件?近年来,“圆珠笔之问”,问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党的十八大后,处在崭新历史方位,技工教育又一次被赋予了光荣的使命,为推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奋力前行。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年,人社部出台《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为技工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技工院校注重劳动教育,培养劳动观念。图为山东劳动技师学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服务国家战略更加有力。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技工院校新增了无人机应用、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一大批新专业和专业方向,着力加快培养新兴产业亟需的高技能人才。   高端引领方向更加聚焦。年,人社部印发《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技师学院主要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任务,属职业教育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范畴。—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70亿元,带动各地加大投入,提升了技工院校整体实力。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成员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技工教育发展体系已然成型——   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高居奖牌榜和金牌榜首位,其中出自技工院校的奖牌占比为64.2%,金牌占比为60%。   截至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所。技工院校在校生.2万人,其中,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班在校生为.5万,占在校生总量的37.7%。广大技工院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让青年技能人才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记录下社会发展的脚步——   “选择技工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21岁的阿木约布来自四川凉山。年,原本辍学的他在珠海市实施的技工教育对口帮扶下,经过珠海市技师学院与凉山州农业学校共同培养,掌握了一身过硬的技术。年,他毕业后留在珠海,成了一家公司的车间班组长。   “技工教育为众多有志于学技能的孩子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河北邢台技师学院院长荀凤元说,技工教育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属性和就业属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撑起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坚实一跃——   上世纪二十年代有人在哈尔滨推广拖拉机时,既无拖拉机手,也无熟练的维修人员,结果拖拉机成了一堆废铁。有实业家哀叹道:“吾国各业之不振,皆由于缺乏适用人才。”   今天,在技能人才的助力下,“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一批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站在历史交汇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恢宏大幕正徐徐拉开。朝着新目标,技工教育正稳步前进。重磅:技工院校和技工教育“新24条”发布,技校“十四五”规划怎么编制,“样本”来啦!

《意见》有一系列新提法:10个新提法

1

技工教育以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企业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2

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培养高技能人才。

3

坚持德技并修、多元办学、校企融合、提质培优。

4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5

将技工院校发展成为开展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服务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6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

7

畅通技工院校毕业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渠道。

8

巩固扩大招生规模。

9

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

10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

官宣: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来源:人社部、职教邦(ID:zhijiaobang)、《职业》职教参考

孟景舟:技工教育要单干,职业院校怎么办?

一个关于教育、文学与人生的综合性平台。用专业传播教育思想,用文学描绘教育变革,用良知反思人生的爱恨情仇和悲喜苦乐。有深刻,也有简单。有文艺,也有实用。有严肃,也有幽默。

分享是美德,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前几日,人社部等3部门《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发布后,有朋友开玩笑说,技工院校这不是要单干嘛。也有朋友在后台给我发信息,要我谈谈对职业院校的启示。于是,我就写了《“少而精”还是“大规模”:技工教育的罗生门?》。我是倾尽全力写了,把我多年的思索、体悟都融了进去,但点击率并没有预期的好。可能是我说的话不怎么入耳吧。

那篇文章是针对技工院校的。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界的一对亲兄弟,不能厚此薄彼。我既然对技工教育说了不怎么入耳的话,今天也得对职业院校说些不入耳的话。

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有没有差别呢?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我的观察是,原来是有一定差别的,但随着竞争出现了趋同化,实际的差别就没有那么大了。但从表象看差别还是存在的,在《职业教育:人社系统的“简单粗暴”与教育系统的“模糊暧昧”》中,我把其概括为:一个暧昧模糊,一个简单粗暴。当然,这只是形容,都是需要加引号的。比如:职业院校喜欢谈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并长期争来论去,而技工教育则喜欢谈高技能人才,并直接把高技能人才定义为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职业院校喜欢谈论“等值”“同等重要”“类型教育”,至于它们的内涵是什么,谁也说不清,而技工教育则干脆规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分别等同于中专、大专和本科”;职业院校喜欢谈论“双证书”“1+X”,并围绕着什么是双、什么是单,什么是1,什么是x,二者什么关系,争论不休,而技工教育则直接规定技工院校毕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好了,言归正传。那么,我想对职业院校说些什么不入耳的话呢?

首先,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不要再迷迷瞪瞪了。在《“少而精”还是“大规模”:技工教育的罗生门?》中,我说过,培养目标清晰是技工教育的一大优势。相比之下,职业学校则长期围绕着什么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等争来争去,好像越争越糊涂。我说的迷迷瞪瞪就是指这个。大家愿意模糊,不愿意清楚,可能有难言之隐。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是到了该清楚的时候了。那应该怎么清楚呢?我认为应该采取整体模糊,局部清晰的战略。比如高职,学校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仅就生源而言,有的超出本科线,有的则在分左右。虽然同叫高职,但实际上已经是不同层次的学校了,用同样的培养目标来要求怎么能行呢?同一所高职内部的情况,也是这样。可能高职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伪毕业问题”。什么是伪毕业呢?就是按照既有的学业标准,那些本来就没有能力毕业的学生,我们却必须“确保”他们毕业。如此的教学,还能有什么样的质量可谈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毕业标准,能够颁发文凭的就颁发文凭,不能颁发文凭,就就像技工院校那样,直接颁发职业资格证,。一句话,所谓的整体模糊局部清晰的战略,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实行毕业标准的多元化。

其次,职业学校要认清自己的价值。舆论一般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单纯为经济而存在的。其实,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无论历史还是现实,皆非如此。在和经济社会的联系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没有差别,它们所差的仅是由于各自特质不同而产生的联系形式不同而已。同样,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教育的价值上也没有本质的差别。职业学校除了经济功能外,还有公民教育、素质教育、终身发展等等功能。我知道,在工业主义和功利主义占据绝对优势的现况下,讲这些都会被认为是“虚”的。但我可以正言相告,这些绝对不是虚的,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职责,也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处境。

第三、全日制职业学校要认清自己学习的对象。实际我们国家的职业学校和全日制职业学校几乎就是一个同义词,似乎我加一个“全日制”是多余的。我之所以如此画蛇添足,是想提醒我们不能总把德国双元制当做学习的对象。德国的双元制的一员,是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另一元则是工厂里的徒工培训。在德国,除了双元制外,还有全日制职业学校。目前在中等教育阶段,德国普通中学、全日制职业学校和双元制大概各占三分之一。因此,作为全日制学校去学双元制可能有点“文不对题”。我并不是反对学习德国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要学应该找对对象,应该面向企业,至少面向技工学校。理由我就不讲了。

第四、眼睛不要只盯着高薪岗位高端产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可以闷声发大财,但整体上不能这样喊。这样喊,只会引起职业学校内部的骚动与混乱。试问:如果都把眼睛盯向高端产业高薪岗位,谁来培养低端低薪人才,难道要高等教育、要美国人给我们培养吗?

第五、最后我要说职业教育目前最紧要的事是什么。职业教育目前最紧要的事是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所谓标准化,本来是设置学校的基本要求。不符合标准,是不应该开办学校的,现在却成了最紧要的事了,可见职业学校的基本状况了。我常看一些家长留言,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学校的环境差、学风差。而要改变这些首先就必须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说的不好听的话,就是实现职业学校的“脱贫”。我看到一个省的文件,制订了一个解决职业学校标准化的计划。这很好,如果能够照单落实了,这个省的职业教育就会有扎扎实实的发展。

如果连职业学校的标准化都没有解决,就像贫困地区没有摘帽一样,怎么还好意思“炒”这“炒”那呢?

一句话,抓职业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最实实在在的政绩。

转自那年的大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jg/8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