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彭成义国外吹哨人保护制度及启示

彭成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政治学博士。先后在《政治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代表著作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道路的选择》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治理理论、国际政治思潮、中国对外战略等。

导读

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任务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在这种背景下,健全“吹哨人保护制度”无疑是一项极好的制度化选择。国外在这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学界对其研究和讨论相对较少并且缺少系统性和深度。从国外经验看,吹哨人保护制度不仅有利于实现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而且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利益,提升企业和民间组织的社会责任。该制度能满足改善政治生态的系统性需求,补充完善以自体监督为主的监督体系,消解社会资本负向作用,切合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追求,助力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履约”形象。因此,通过系统梳理国外吹哨人保护制度的历史沿革、立法框架、保护对象、保护领域、保护内容、受理及审查、跟进与救济、宣介与激励、以及定期评估,建议重点加强对举报的权利本位认知,加快推进专门立法,对制度执行进行查漏加固,有效提升制度的宣介与激励,并运用大数据等对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斗争逐步取得压倒性胜利。如何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和任务。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并将反腐败斗争逐渐从治标转向治本的形势下,健全“吹哨人保护制度”是一项值得选择的制度化战略选项。

健全吹哨人保护制度不仅在个人层面有利于实现公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在社会层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利益,提升企业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而且在国家层面也有助于加强政府监管、增强风险防范、增加透明度、加强官员问责、预防和打击腐败等。总之,完善我国“吹哨人保护制度”对化解新时代面临的突出矛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从国外经验来看,一套完整的“吹哨人保护制度”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举报的实现,包括举报的立法、渠道的畅通、调查的跟进及反馈等;二是举报的保障,包括对于吹哨人及其亲属利益免受损害的保护;三是举报的激励,包括精神及物质奖励;四是举报的制约,包括限制恶意举报、诬告陷害等;五是举报的救济,即对吹哨人权利受损后的补救措施;六是举报的宣介及评估。从吹哨人的角度来说,一套运行良好的“吹哨人保护制度”应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jg/8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