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亚,他的关键词是努力和奉献中

鲁亚(吴吉可摄)

“我们的创建口号是:创新引领,绿色为先,争做行业先锋。”

近日,在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工程研究中心,鲁亚站在“青年文明号”公示栏前,话语充满自信。

工程研究中心“风华正茂”,35岁以下的员工占80%。鲁亚期待通过“青年文明号”创建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培养青年,带领青年干事创业,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为设计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中心副主任、设计院科研骨干,鲁亚也是“90后”,他正与中心团队一道,共同成长,持续奋进。

先付出再得到与UHPC结下不解之缘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以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耐久性等“三高”著称,在21世纪材料“革命”时代,它是水泥基材料中的翘楚。

多年来,设计院结合自身优势,坚定走科研创新之路,一贯致力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科研开发,目前掌握的预混料配制、生产、应用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其中凝结着院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

年入职后,鲁亚就与UHPC结下了不解之缘。“刚进院里,作为外派技术人员,我到南昌湾里,与江西贝融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UHPC。”鲁亚一干就是三年,把材料制备、产品研发、工程应用等做了个遍,“那时不太在意周末、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配料、做性能测试、研究工艺、研制模具、去应用现场浇筑等等,常常一做就废寝忘食,像着了迷一样。”

长期自我鞭策之下,他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夯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鲁亚作为研发骨干一步一步配合组建技术团队、改善实验环境、提高科研水平,在年12月,为设计院联合江西贝融成功申请到由省发改委授牌的“江西省超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研发平台。

“这是我国较早的专门研发UHPC的重点平台,它的落地与鲁亚和团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院党委书记、院长宋冬生说。

有了平台孵化优势,一系列新产品向产业化应用推广。短短三年时间,团队共完成各类科技项目8项,由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4项,获得授权专利6项,先后获得了市级科技进步奖和省级新产品奖等荣誉,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项工程应用……

年6月,第三届“井冈山论坛”拉开帷幕,鲁亚和团队把新研发的“D等级UHPC检查井盖”生产工艺带到了这场国内最前沿的学术交流会上。“我们产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远远超过其他材料。可以解决井盖过车时跳响,长期使用破损等问题;甚至由于不是铸铁的,没有回收价值,还能防盗。”面对众多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当时未满26岁的鲁亚侃侃而谈,嬴得阵阵掌声。得益于这场报告,他结交了更多在该领域志同道合的老师、朋友。

年12月,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与工程技术分会(UHPC分会)成立,鲁亚受聘为分会副秘书长。

近年来,他积极参与并推动UHPC材料、结构设计、预制技术、现浇技术等相关标准编制、宣贯,为UHPC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个人申请发明专利3项,主编及参与行业和地方标准7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研发的铜尾矿高值化UHPC制备技术获得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和中国建材联合会“国内领先水平”评定。

“他常对我们说一句话:先付出,再得到。”工程研究中心研发骨干徐伟如是说。

简朴的话语,彰显着鲁亚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

鲁亚在实验室。(谢东摄)

固废利用:把视野放宽广让眼光更长远

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在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好尾矿等固废循环利用?

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从最早的粉煤灰利用,到如今将铜、锂、钨等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运用于建材产品大宗应用,设计院始终在为社会贡献“科研开发”的力量。

年起,鲁亚回到院里,转入固废资源化领域研究。他和同事跑工地、矿山、企业和高校,赶场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出差是家常便饭。“三年里,我们到了很多矿山,像九江城门山铜矿、安福的铁矿和钨矿、宜春和新余的锂冶炼厂,从尾矿库取样。”鲁亚回忆说。

一批批样品拉回院里,一车就是一两吨。由于条件所限,只能手动卸货,他和同事们肩扛手抬,依靠顽强毅力,付出大量劳动,圆满完成了一次次搬运。鲁亚身材瘦削,但毫不含糊地扛起一袋袋重达四五十斤的样品,哪怕手掌磨出血泡,肩头勒出血痕。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坚持结出了硕果。

深度脱硫、脱泥、分级、脱水……近日,在九江城门山万铜项目现场,经过一道道工艺处理,铜尾矿被制作成硅质原料、混凝土掺合料及UHPC专用掺合料等各类建材原料。

规划多条生产线,目标年产70万吨混凝土掺合料、万吨建材用硅质原料、3万吨石塑复合材料、90万m3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一年可消纳铜尾矿万吨……

项目由江西万铜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公司由江西万年青、江铜和江西建材科研设计院投资组建。

“万铜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是由鲁亚带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他做好了最早的基础性研究,进行了很多基础性调研和标准编制,耗费了大量心血。”院工程研究中心负责水泥方面研究的骨干严峻说。

“这一科研有极高的开创性,大家士气很旺。”鲁亚说,项目产品市场主要在省内,而制造设备主要在省外,团队不仅要在南昌、九江多地跑,还得远赴上海、浙江等省市,出一次差大概半个月。

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说,忙碌而充实。与十多个搅拌站、管桩厂持续沟通。白天在现场进行掺拌,做好材料性质分析;晚上整理数据,房间的灯光一直亮到凌晨;到湖口万年青,做掺合料中试,与部门同事群策群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攻克分级脱水等道道难关,促使万铜项目一期初具规模……这一对全省铜尾矿甚至中部地区尾矿处理可以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全省绿色建材行业革新及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重大项目,离不开鲁亚等广大建材科研人一砖一瓦的建设、一点一滴的努力。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铜尾矿大规模建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由院工程研究中心负责推进,更是对敢于担当的青年科研技术人员最大的肯定。

“不仅是江西省的铜、钨、锂等特色固废,我们还对山东省的金尾矿、广东云浮的硫铁尾矿进行科研攻关、应用。关键要形成产业化。”说起在固废利用领域的研发,鲁亚把视野放得很宽广,让眼光看得更长远。

多年的付出,鲁亚嬴得了业内高度肯定。年获鹰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被评为年度设计院“先进工作者”;年摘得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建材联合会建材科技二等奖,获评省建材集团“优秀青工”;年荣膺省国资委系统“青年岗位能手”。

荣誉是新的起点,年轻有为的科研工作者正与院工程研究中心一道,踏上新的征程。

鲁亚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上做报告

抗疫防汛:不负使命不负青春

年对鲁亚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年初疫情防控,年中抗洪抢险,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那时,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冲锋在前。”鲁亚说。

去年春节前,他满怀喜悦和憧憬,带着妻儿返回湖北黄冈老家。没料想,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村民们自觉停止走亲访友,做好居家隔离,村干部、党员、青年志愿者等群体各司其职。“我不能闲着,必须出一份力。”鲁亚抚慰好家人担忧的情绪,走出家门,投身防控当中,主要负责消杀,肩背四十多斤的喷雾器,手执喷筒,穿行在村庄的道路上,仔细喷洒,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早春气温很低,但操作时间久了,行走路程长了,汗水将衣裳打湿。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此时,鲁亚还无法返回南昌,但工作绝不可落下。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处于中期验收关键阶段,大量实验要做,很多报告要写。鲁亚利用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zp/10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