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蜀素帖字是好字,诗却极其差劲书

诗是一种形象思维。它是作者在感知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思想情感的火花,只要再现出来即可,没必要交代什么来龙去脉。对诗人的作品解读时,读者也只能凭感觉来意会,而不能拿逻辑去推断。然而,诗与别的文学作品一样,它所表达的意象、情感和意境,必须来源于社会生活,符合社会生活实践的真实性。比方说“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句诗读后,我们觉得很真切。但如果说“羊城雪花大如席”的话,那便显得搞笑了。

可别说,一些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诗,不仅存在,而且还作为“国宝”流传多年。如米芾的《拟古》就是这样的例子。该诗的内容是:

青松劲挺姿,凌霄耻曲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景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此为米芾《蜀素帖》所书八首诗中的第一首。该诗为古风,作者就是米芾本人。从全诗的意境看,它显然是赞美青松之挺拔不屈的。这首诗,乍读起来倒是铿锵有力,华美动人,可稍加推敲便觉得荒诞不经。因为从其所罗列的一些意象来说,似乎与青松风马牛不相及;就其揭示青松之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来说,更是十分荒唐,压根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但这首诗,不仅过去无法淘汰,就是现在和将来仍然无法淘汰,而且还会越来越珍贵。这倒不是由于其诗的缘故,而是由于其书的缘故。

《拟古》开头“青松劲挺姿,凌霄耻曲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意为青翠的松树,笔挺的枝干拔地而起,它是羞于扭捏和盘曲的。此两句虽平铺直叙,却也过得去。第三四句“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从前后关系看,它显然是说青松周边的其他植物,伸出了各自的枝叶,攀附着青松而上到了高端。此两句虽稀松平常,倒也无话可说。

而从第五句到末尾的八句却叫人大惑不解。第五句至第八句“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意为烂漫的秋花盛开,仿佛有一缕缕的绛烟缭绕;其婀娜多姿的身影,犹如云锦般华丽曼妙。可这些秋花呀,不仅不为你们的不能自立而羞愧,反倒悠然散发着点点光华。按照常理,只有大片的秋花才会“起绛烟”,才会如“云锦”。倘若只是攀附在松树枝干上的秋花,毕竟有限,是不可能有此意象的。所以,米芾凭空生造的这种意象,可谓无稽之谈。

退一步说,我即使做不了乔木便可做灌木,做不了灌木便可做花草。就是花草我也有自己的活法,青松你展你的雄风,花草我展我的柔情,花草在青松面前是没必要有羞愧感的!由此而言,如果把花草(包括其它乔木和灌木)与青松纳在一起简单类比,似乎缺乏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再说第九十两句,“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此两句是说,柏树一见到松树的绰约风姿,因自惭形秽而尽力地吐出了柏籽;鹤一见到松树的绰约风姿,亦因自惭形秽而迟疑地收缩了脖子。所谓“松柏万年青”,松柏明摆着为并列关系,何况柏树比松树的木质要细密得多,坚硬得多,自然也就更耐严寒,更耐风雨,更能抗击雷电,《群芳谱》说得更清楚:“松以千年称,柏以万年号。”柏树乃万年之体,松树不过是千年之躯,咋能没大没小?还有白鹤,所谓“松鹤延年”,白鹤与松树都是长寿的象征,咋能说白鹤一见到松树就“缩颈还”了呢?夸张不是“夸诞”,想像不是“虚妄”,而是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此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似乎要揭示青松的本质特征——“保岁寒”。诗的原意是,松树本不华美,却能凌霜摄雪。按他的意思,似乎华美的植物才可“保岁寒”,真不知他是咋想的。

对于古圣先贤,我们固须尊崇,却也不必迷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pf/12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