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Morning医护阅读

白癜风在线咨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317/4791170.html
转眼间2月也到了最后几天了,你的新年读书计划进行得如何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苏州大学王方星老师的阅读推荐,年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起保持读书的习惯吧!

1

丁大地

作者:

这是一本纪实类书籍,作者丁大地,是上海人,生于年,在文革中自学英语,是透析三十多年的肾衰患者。-年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编译组任翻译。年28岁病情发展到肾衰时,偶然得到一个赴美治病的机会,从此开始了她在美国治病、求学、工作的传奇经历。

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护理专业,-年先后担任芝加医院等医疗机构肾病专业护士、护士长。工作期间,曾任美国肾病协会及工程技术理事会副主席、美国肾病护理协会芝加哥分会会长。

在30多年里,她两次肾移植失败,依靠自己给自己透析存活下来,期间经历了大小四十多次手术,两次罹患癌症。但就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她通过自学,完成了大专和本科的学习,成为一名肾科护士,还在肾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

简介:

作者以朴实的文字和生动的事例,叙述了她在美治病的痛苦、求学的艰难、疾病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麻烦,以及遇到的各种人物对她的帮助,十分感人也很富戏剧性。作者对待疾病和生死的态度,对于其他慢性病患者,甚至对于普通人都是一种激励。

2

林佳媛

作者:

她的职业是链接生与死的按钮,她的快门是揭露冲突与真相的桥梁。作为一名加护病房的护士,在职场上她必须与死亡搏斗,但她明白,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的病痛与生命末期强制医疗行为的折磨。

简介:

护士的摄影眼: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拿起相机。作者林佳嫒是加护病房的护士,工作6年多以来,她把医疗现场的所见所思化作摄影题材,创作《DNR拒绝心肺复苏术》、《器官捐赠》、《致照顾者,病后人生》等一系列作品,被称为“医疗概念摄影师”。她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自身的兴趣相互结合,让影像达到理想中的纯粹,透过画面来传达社会中弱势族群的故事及医疗等社会议题,期许自己能不断地自问、自省、自觉,藉由个人小小的力量来影响更多人发掘人生的美好,进一步证悟生命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摄影只是情境模拟,并非违背伦理的拍摄患者隐私。虽然是情境模拟,林佳嫒仍力求真实,拍摄前先打草稿、绘图、找模特儿、找道具、借场地;拍摄后,一再审视画面,希望让非医疗背景的人也看得懂,确保不会传递错误观念。拍摄医疗题材不像美美的外拍,最后模特儿也请护士担任。林佳嫒的一天,可能是几个家庭的生死离别,短短6年,那个遇到状况只会大叫的菜鸟已练就一身淡定。当年护理系的同学,有的适应不良换了单位,有的干脆转换跑道,“现在临床上真的是水深火热,留不住人。”拍下《护理师日常》,她想为这个职业说说话。

3

胡芳芳,孙德萍

作者:

24个真实的医病故事,听!那来自听诊器两端的心声,医病相依心旅程,爱,让一切都不同!医疗现场的医护人员与各界名家为您现身说法大解密!

挖掘医疗现场真实的感动,传递医病互动的真善美.我们希望挖掘医疗现场真实的感动,带动善的循环,在这样的初心发想下,协会开始举办“医病心声·新声”征文比赛。藉由邀请医病双方分享彼此间互动的心路历程以及感人的医病故事,为紧张的医病关系注入暖流。

本书从医病关系、当医护变病人、安宁、善终与病人自主权利法、医之初:医学生的成长之旅四大主题选出二十四篇得奖的文章。在每篇文章之后,辅以漫画呈现故事中精彩片段,并就故事中涉及的医疗沟通或医疗知识提供相关问答,期望能让这些故事化为桥梁,传递医病互动的真善美,拉进彼此的距离,弥补目前医病沟通相关信息的缺口。

4

邱巍

简介:

大量的成功案例证明,癌症不等于无治!许多癌症患者能够活下来,表面看是个体幸运的奇迹,实际上是他们经过规范的专业治疗,随后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康复办法。

本书精选了80位抗癌6年以上的卵巢癌姐妹的演讲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每一位抗癌达人艰辛的抗癌经历和抗癌心得。

不仅反映了她们对生命的执着,对人生的思考,对家人的挚爱,而且通过诸多个性化成功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卵巢癌的一些共性问题与特征,对于患者科学认识卵巢癌特征和特点、医院和医生,以及如何促进医患互信、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加强手术后的全方位调养,都具有指导价值。

非常适合癌症患者、家属,以及女性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书。

5

詹姆斯·马斯卡利克

简介:

年,出身加拿大的詹姆斯·马斯卡利克医师在接到友人电话后,从此肩负起几千英里外数千万人的生命重量:这位急救医学专家从此将往来于北美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要在首都规医院“医院”内成立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间急诊室。

他将急诊室所见证的伤痛、贫病、哀悼、欢笑、悲剧与希望写成了这本由衷的沉思手记。在这二十余篇行医札记中,我们能看见他在“急诊医师”与经历生老病死的“常人”两种身份间转换时的省思,以及因往来于加拿大、埃塞俄比亚两地行医而目睹的残酷对比。

生死的高墙、急诊体系的困境、大环境的挑战,与医疗现场甘苦——在本书中,都要带领我们探索急救医学的真谛,以及人类精神的韧性。在不时近距离凝望死亡的医师眼中,生命会是何种样貌?固定设于一楼的急诊室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作者简介

王方星,苏州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教师。近五年发表文章20余篇,参编《护理人文修养》《护理人文关怀》等书。

这里是靠谱的医学词汇平台,有趣,有料。

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医学词汇!

欢迎投稿:alphamedenglish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jg/8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