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旅纪念馆木尼热·吾不力哈司木丨视频来源:兵团卫视今天青年讲师木尼热·吾不力哈司木为大家带来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为大家讲述“塔河五姑娘”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阿拉尔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万古荒原,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奉命开发塔里木。祖国一声召唤,让青春焕发的“塔河五姑娘”从五湖四海齐聚塔里木。
年底,开荒塔里木,开荒种植,水源是第一要素,引水开渠也就成了最紧迫的事。为了解决共青团农场新开垦的15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按照师党委指示,共青团农场很快组织人力会同下游三个农场开始了开挖塔里木河南岸总干渠的大会战。6个青年突击队,名团员青年分布在10余公里长的渠道线上,开始修建塔南总干渠。
塔南总干渠地形复杂,有高达几十米的沙包,有粗粗的胡杨,还有密匝匝的红柳丛。盛夏季节,天气炎热,荒漠戈壁被晒得滚烫,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由于条件太艰苦,只有男青年参加工地劳动。可队伍喊着口号刚出发,突然听到有姑娘的声音,往后一看,队伍后面多了条由20多名姑娘组成的“尾巴”,也正雄纠纠气昂昂地迈步前进,坚决要求跟男青年一样参加修大渠。
“谁叫你们来的?回去!”发现她们后,王居队长又惊讶又生气。姑娘们好不服气说“小看人就不走”王居队长拿他们没办法,就打电话向场部求援。
“都是新社会了,还男女不平等?”“五姑娘头”王士卿带头说。郭桂荣也大声说:“我们保证不拖后腿!”陈主任还在犹豫,这个时候年龄最小赵桂荣“哇”的一声哭起来了,她说:“领导偏心眼,为啥不让我们去?”主任和队长见不得女孩子哭,只好默许了她们参加大会战。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姑娘们立即破涕为笑,跟着上了工地。
不过,真正干了才知道,挖渠真是辛苦呀!那时候,没有独轮车,更没有拖拉机。遇到沙包只能一筐一筐地挑走;遇到大树只能一斧一斧地砍倒;遇到红柳只能一锹一锹地挖掉。大渠要挖60米宽,三五米深,有的还要挖十多米深,挖出的土,全凭肩膀往上挑。碰到流沙,还有被埋的危险。除了挖土,还要挖掉戈壁上长了数十年的胡杨、红柳等,劳动强度可想而知。炎热、劳累、危险,饱受风沙之苦,很多姑娘都渐渐支持不住了,经常哭鼻子,有的就悄悄离开了。很快,当初一起来的20多个姑娘走得就剩下王世卿、王华玲、赵桂荣、郭桂荣、赵爱莲五位姑娘
有人就说,不出3天,工地上就只有“清一色”的男人了。听到这话,留下来的5个姑娘都不服气,态度坚决地说:“绝不让他们看俺们笑话,干下去,干到底,一定要和他们比个高低!”于是,他们悄悄成立了“女子突击队”,想用事实证明给大家看。可是,挖渠毕竟是个体力活儿,女人干活就是比不上男人,怎样才能不让男同志小瞧我们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白天干完、晚上再悄悄干。
为了不让小伙子们发现,白天姑娘们按时收工。吃过晚饭后,姑娘们就悄悄来到工地,每人都用大筐子装土。晚上干活凉快,人也不觉得累,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瞌睡了,就靠着筐子眯一会儿;累了,就扯开嗓子唱上几句家乡戏。
连续干了30多个小时后,大家渐渐地没了声响,只知道不停地装筐、挑土,眼见着王世卿迷迷糊糊地把挑出去的土又挑了回来,赵爱莲看到了,大声说“你怎么搞的?”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那个时候,工地上当日定量是每人8--10立方米,但五姑娘们不达18--20立方米绝不收工,就这样,5名姑娘的任务迅速完成了,把小伙子都甩在了后面。超过了24个男青年突击组。这件事经报纸报道后引起轰动,从此我们有了“塔河五姑娘”的称号。这下,他们再不敢小看姑娘们了。“塔河五姑娘”迅速出了名。
工程进入中后期,也是最艰苦的时间。正值酷暑,土湿,爬坡较高,运距又远,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连与连,班与班、姑娘和小伙子之间开展竞赛,摆开擂台赛。南干大渠一些地段是特级硬土,下层又是流沙,沙土经暴晒后干燥烫人,渠底装一担沙土,到渠顶就漏掉一半,给施工带来了困难。场团委提出了“战胜流沙关,男赛黄继光,女赛花木兰”的口号,为了争夺时间多运土,姑娘把筐子里的土又踩又拍,两筐土达多公斤。
一个周六,工地上的五个小伙子,组成“塔河五兄弟”与“塔河五姑娘”展开擂台赛。周六那天挖渠工地休息半天,让参赛者做准备。但五姑娘“笨鸟先飞”,趁着天还没亮先把工地上的红柳、树根搬掉,浮土用坎土曼甩掉,到了晚上就单纯挑土。
为了解决流沙漏筐和挑运的大问题,姑娘把床单撕开,垫在筐子内,把布片、头巾垫在筐底;坡太陡容易打滑,就用树皮、树叶垫上。
筐子不漏沙,坡不滑,五姑娘和男同志们一样奋斗了一天。毕竟是女人连续干了一夜,快天亮时,力气耗尽,实在干不动了。王士卿装土中倚着扁担睡着了,赵桂蓉解小便时就开始打盹,王华玲竟昏昏沉沉挑着土返回原地,赵桂荣的肩膀磨出了血泡,疼得哇哇大哭……。这一哭,姐妹们的瞌睡也没有了。组长王卿士说:不能输呀!流动红旗一直都是我们组,能让人家扛走吗?”说着从口袋中掏出辣椒发给大家。大家咬上一口辣椒,辣得直跺脚,瞌睡也赶跑了,继续挑土……。
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创下了人均搬运土方72立方米的最高工效,超过了工地山24个男青年突击队。当领导宣布成绩时,“塔河五兄弟”大吃一惊,还不相信,亲自跑到现场后,后悔自己没有提前做准备,结果输给了“塔河五姑娘”。他们说:我们“五兄弟”也自豪,五姑娘是与我们比赛出名了,红花总要绿叶来陪衬!都是咱们共青团农场的荣誉呀!
不久后,“塔河五姑娘”便受到兵团领导的接见,被誉为共和国的穆桂英。就这样,他们用血肉和肩膀为荒原引来了水源,他们用行动感动全师上下,他们用毅力找到了解开这块神秘大地的钥匙,用女性独有的爱孕育出了五彩斑斓的塔里木。
年9月底,大渠工程结束,引水量立方米/秒、可灌溉面积96万亩的南干大渠正式开通放水。
时间过得真快,从挖南干大渠到现在,一晃60多年过去了。如今,五姑娘们青春虽已不再,但她们依然感到很幸运、很骄傲。如今,兵团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想到建设大军里曾有自己的身影,她们就高兴得很。她们是屯垦戍边的巾帼英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兵团精神。
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和价值实现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今天我们讲述历史,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和力量,自信自觉地做好三五九旅接班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新的动力。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一)
生逢盛世话百年·革命理想高于天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二)
红军中的“关云长”——张子清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三)
夏明翰:就义感召“后来人”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四)
半条被子一条心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五)
硝烟铸军魂丹心忠报国——亮剑将军王近山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六)
弘扬时代楷模传承铁人精神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七)
初心如炬英雄无言——时代楷模张富清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八)
信仰如魂奉献如歌——致敬托起大山希望的张桂梅
兵团“我爱我的祖国·青听党史故事”示范宣讲(九)
一声命令一生坚守——沙海老兵张远发
来源:兵团团委
编辑:张紫月
校审:李晓辉
点亮“在看”,党史学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