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出奇迹,逻辑定价值,我是番薯。
在古代,没有水泥时期,工匠们用到一种糯米石灰浆,来作为粘合剂。
最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出现,是在石灰中加入做饭用的糯米汤,这样就相当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它的强度要比普通的石灰强很多,配合中国特有的烧制青砖,古人就可以建造出媲美现代水泥和混凝土效果的各类建筑。
明清时期的重要建筑物大多是由糯米石灰浆建造,这里面有许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依然屹立,其中就包括了长城。
到了近代,水泥已经是多种多样,我国在水泥方面的制造工艺,也是突飞猛进,这与我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分不开的,“基建狂魔”的称号,很大一部分渊源要归功于水泥的发展。
1赛道出奇迹
水泥,属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的上游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特性。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水泥行业也是顺其自然,成为了仅次于房地产。煤炭、钢铁、有色的第五大事业,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传统行业中,水泥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即便是受到周期性影响,但由于我国基建与房地产的周期交替,使得水泥行业持续处于相对扩张状态。
因此,水泥行业的景气度,受到房地产、基建的影响较大。
其次,除特种水泥外,水泥行业的人才与技术壁垒并不高,更大的制约是受到原材料的限制。
在海螺水泥的主营上可以看出,水泥多种多样,但主要成分是来自于硅酸盐水泥(熟料),原材料为石灰或矿渣、石膏。此外,海螺水泥还有其他的业务,如骨料、石子、商品混泥土。#海螺水泥#
因此,在定性行业景气度时,水泥行业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受到基建、房地产等建设行业影响较大,且还有来自行业政策、环保等多方面的压力。
在行业竞争上,海螺水泥的规模是绝对的龙头,优势较为明显。加上行业壁垒、人才技术不高,赛道优势主要体现为规模优势。
所以番薯认为,水泥赛道,可以划在三级赛道,属于辛苦不赚钱的赛道。
2逻辑定价值
逻辑看2条,业绩超预期和资金流动性。
1)业绩超预期
海螺水泥的业绩,主要受到产能的限制,为解决产能,海螺发起了多起并购。
西藏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一条熟料生产线及两台水泥磨建成投产。并购芜湖南方水泥,增加三条熟料生产线及三台水泥磨。收购海南叉河水泥厂资产,注册成立海南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增加两条熟料生产线及两台水泥磨。海外发展方面,缅甸海螺(曼德勒)水泥有限公司一条熟料生产线及两台水泥磨建成投产,通过加强海外布局和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已投产项目整体运营质量持续改善,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在建及拟建项目有序推进。
业务上,得益于我国大量的5G基建、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建设,海螺水泥正处于行业顺周期,因此近几年业绩一直处于稳步增长过程中。
2)资金流动性
海螺水泥属于国资委企业,也是我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有多个国家队持股,并且还有外资持仓,以及众多机构持股,资金流动性一直处于A股个股前列。
所以逻辑上,海螺水泥属于逻辑挺强的个股,业绩有确定性,资金流动性也强。
3风险
水泥行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行业政策、环保、运输、原材料以及规模限制等影响。
公司所处水泥行业对建筑行业依赖性较强,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关联度较高,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收紧,房地产行业面临下行压力,可能对水泥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国家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环保管控依旧维持高压态势,碳达峰、碳中和等环保新政的出台对水泥企业低碳环保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预计将增加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
煤炭和电力成本在熟料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一旦煤炭价格由于政策变动或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出现大幅上涨,将会带动本集团生产成本上升,倘若由此造成的成本上涨无法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则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疫情的影响也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项目的生产进度,可能拖累业绩。
因此,海螺的优势在于,通过规模效应,并自建上下游原材料、熟料、运输环节,再加上收购环保项目来支撑项目运行,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在净利润方面,海螺水泥排行业第一,不过净资产收益率略微低于上峰水泥、四川双马、万年青,但毕竟规模大是事实,优势也是其他水泥厂商不能比拟的。
在给其估值时,主要从周期性、规模以及行业景气度综合考虑。
目前海螺水泥市值约亿元,考虑到处于顺周期,行业景气度持续性较高,按绝对估值法计算,其合理估值区为-亿元。
因此番薯认为,目前处于低估状态,具有估值抬升的可能性。
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投资,做自己熟悉的投资,是对价值最真实的理解。
格力与美的还在同一个赛道上吗?
价值投资为何需要逆向思维?
番薯股票投资的“9字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