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军事装备的发展历史,其特点与战斗类型、前线形势有关。我国从清末到建国前,军事装备的制造共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军阀时期、抗日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在这几个时期,军事装备特点各有不同。
比如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将着力点放在海防,因为在洋务运动前,我国刚经历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在广州,是港口城市。因此清末时期大大小小的战斗主要以海上作战为主,这一时期的装备以重兵器为主。又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战争以小范围、山地战为主,如果扛着火枪大炮在山地间打仗,会非常不灵活,因此这一时期的装备更灵活。
我国近代化海军的发展要从洋务运动以及北洋舰队开始说起。年,清政府建立了四支海军舰队,其中最强的当属北洋舰队,北洋舰队的强度在亚洲为第一,世界第九名,可以说,从鸦片战争时候的软弱到北洋舰队,清政府军事上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其中较为出名的军舰为致远号和定远号。不过这两艘军舰都是产自国外,致远号是向英国订购的,而定远号是向德国订购的。
而清政府自己也建造过军舰,这便是万年青号炮舰。万年青是产自福州船政局,年建造而成。万年青最大的特点是排水量多、吃水深,这在我国的港口其实是一个缺点,因此这也成为万年青不被重用的关键因素。
而说起万年青,不得不提福州船政局。它是由左宗棠于年的时候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由铁厂、船厂和学堂组成,前两个都是用来造船的,而第三个非常重要,开办船政学堂为了培养我国自己的船工以及驾驶人。只可惜,在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也被波及,清政府又经历了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最后造船厂在经济的打压之下不得不关闭。
而在军阀割据时期,我国最出名的兵工厂是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它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兵工厂,张作霖耗费2亿银元打造。原本它的前身是奉天机器局,但是当时机器局并不是用来造兵器,只是造银元用的。后来被张作霖收购,逐渐改造成军火制造厂。年的时候,沈阳兵工厂内已经有多台机器、多名员工。兵工厂制造涉及很多种类,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枪械,而且还有火炮。
兵工厂每月可建造支步枪,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这个数字翻了10倍。各类轻机枪和重机枪也各造了几百支,火炮共造门。其中,兵工厂曾生产了当时最大、最重的火炮——奉造19年式毫米超重型榴弹炮。然而,所造的24枚火炮基本上不了战场,因为太重,运送是非常麻烦的。
沈阳兵工厂虽然建造了很多让人眼红的装备,然而里面的兵器基本没有在国人的战场上发挥作用。因为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中,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几乎在毫无还手的情况下使沈阳沦陷,兵工厂随之也落入日本军队的管辖中。这些精良的武器随后被日军洗劫一空,变成屠杀中国人的屠刀。
除了沈阳兵工厂,其实还有太原兵工厂也落得这样的结局。作为民国四大兵工厂的沈阳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其实最后未在战争中尽其所力。而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巩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提起汉阳兵工厂,恐怕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汉阳造”,这支步枪自辛亥革命至抗美援朝时期,都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汉阳兵工厂是由洋务派张之洞所创办的,能够在这样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屹立不倒,十分难得。而巩县兵工厂可能比较陌生,它标志性的军械武器是中正式步枪,为毛瑟步枪的改良版本,其名字起源于蒋中正。
虽然现在,我国的军事发展水平比以往提升很多,但是过往的历史仍旧值得人铭记。在这场战争史中,有很多奋斗的身影,他们或许没有活跃在前线,但是在兵工厂中为前线的战士制作兵器,让他们更好地上阵杀敌,他们也是民族的英雄,并且是我国珍贵的军事科技人才,为我国军事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线索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