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3030.html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曲阜、邹城——因孔孟文化而扬名海内外的东方圣城,因儒家思想而泽被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年7月30—8月2日,东营市春蕾幼儿园为了让教师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孔孟教育思想、政德思想,组织教师们赴曲阜、邹城参加研学之行。
在这里与经典为伍,与圣贤同行。在研学中,学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路线参观中国孔子研究院,身处雅集,问道三孔,两孟政德教育,聆听骆承烈教授、殷延禄教授的精彩演讲。以下是此次研学的精彩瞬间:
参观孔子研究院、孔子文化园
孔子研究院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其设计独具匠心,一砖一瓦无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孔子研究院内东西两坊:跨过石桥,迎面两坊相对而立,东坊题“志道据德”,西坊题“依仁游艺”。典故出自《论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广场的正中是一座方形高台,中间用万年青花岗岩铺砌成圆形,圆外及台阶均为黄色花岗岩,寓意天圆地方,天苍地黄。万年青花岗岩上镶嵌77个喷头,正中一个喷水最高,中圈4个次之,外围72个最低,分别象征孔子和四配以及七十二贤。外池中还有象征弟子三千的喷泉。众泉齐放,形象地喻示了孔子及其弟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高潮的盛况,又象征着儒家思想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主厅为孔子纪念展览,以图片、器物、雕塑、绘画等形象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儒学的发展和孔子思想在海内外的影响,仔细参观,如同浏览一部孔子思想简史。
学员们还参观了习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时的会议室。会议室陈设简单,却古朴典雅,展现出总书记亲民、朴素的作风。
孔子文化园采北方园林之庄严典雅,南方私家园林之玲珑奇秀,园内遍布《论语》碑刻。或径刻于山石,或装饰于器物,或刻石砌为照壁,或刻碑嵌入墙体,真草隶篆,集当今书法艺术之大成。漫步其中,学习《论语》名句的同时,还可以体会书法的精妙。
儒学雅集静观香道
戌时学员陆续到场,环桌而座,儒学雅集活动正式开始,学员们伴着缓缓流淌的悠悠古琴声,品香茗,纵缥缈思绪于儒学思想之间,悠然逍遥。
学员们结合雅集主题,各抒己见,或分享诵读感悟,或以演唱、改编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理解,让在场的每一人都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也赞叹于学员们的多才多艺、博学多识。
携一缕馨香,得一份清浅。伴随着悠扬的高山流水之音,陈琴琴老师为学员带来了香道文化的演绎。埋灰、压灰、置香篆、添香、点香……动作一气呵成,甚是优雅。徐徐清香袭来,学员们静观不语、静心调息,在仪式感中追慕先贤,融于美妙无比的清净中……
问道三孔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东营市春蕾幼儿园教师来到孔府孔庙,体悟学习儒家文化。房屋俨然,尽显庄严;松柏苍翠,尽显历史悠远。学员们虔诚地走在每一个角落,感受圣人气息。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邀请到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骆承烈教授为学员们做了题为《加强文化自信,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题讲座。
骆教授虽84岁高龄,却思维敏捷,声如洪钟。他旁征博引,学贯古今中外,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儒学中的教育思想、孝道等四个方面对儒家文化进行深入解读。王新老师带领大家课前朗读《大学》之后,学员们真诚的徜徉在骆教授带来的儒学智慧之中。
骆教授认为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符合道德观点的传统文化才是优秀传统文化。谈及传统道德,骆教授赋予了三纲新的含义,提出了“三相”的思想——君臣相助、父子相学、夫妻相敬。
谈及教育与传统文化,骆教授为学员阐述了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等教育理念。不仅如此,骆教授还为学员总结了学思结合、学习结合、学行结合的学习方法。骆教授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要具有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情感素质等。
谈及孝道,骆教授强调有教孝为先,提出了孝亲八方——养亲、关亲、敬亲、顺亲、礼亲、谏亲、光亲、延亲。孝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永恒的,无代价的。
孟府、孟庙政德教育
孟庙位于今邹城市城南,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跨过棂星门,穿过亚圣庙石坊,在孟庙的第三进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道侧门,名为“知言门”和“养气门”。两千多年前,孟子告诉弟子公孙丑,有两件事他最为擅长:“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庙西路有通罕见的四面官箴碑,此碑没有碑首与碑座,碑身方柱体结构,四面镌刻着仁、廉、公、勤四项内容的箴文,因此被称为“仁廉公勤”官箴碑。
明万历年间,时任邹县知事梁州彦立此碑于县衙,以激励自己和僚属廉洁勤政。上世纪50年代,因旧县衙损毁,该碑移至孟庙保存至今。官箴是我国古代官场的一种文化现象。“仁廉公勤”四字官箴汲取了孟子的仁政修德思想。“仁廉公勤”官箴碑启示我们:仁为官之本、廉为官之魂、公为官之义、勤为官之功。
政德教育讲座
孟子书院执行院长殷延禄教授围绕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做了题为《汉字的奥秘与孟子仁政思想》的讲座。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DNA,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殷教授运用拆解古汉字的方法新颖独到的诠释了孟子思想中的仁政思想,通过“人”“企”“政”“教”“安”等古汉字的拆解和分析,深入挖掘古人造字背后蕴含的孟子思想,精彩之处引来阵阵掌声。
(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辛成志主任主持)
仁政思想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仁政是仁心在政治上的本质表现,这是针对君王提出的。孟子勾画了一幅完整的仁政蓝图。
一方面,“富民”是“仁政”的基础,孟子提出了“制民恒产”、“省刑罚”、“薄税敛”等施政方略,目的就在于增加百姓的财富。其中的重点就是“制民恒产”。孟子主张百姓应当有“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心”,老百姓没有土地、房产等固定产业,他就没有稳定的心志,就会放荡胡来,社会也就不会稳定。
另一方面,孟子还提出了“民事不可缓也”、“不违农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等一系列仁政思想,成为民本思想史上的重要亮点。
此次研学时间虽短,却意义深远。在研学的过程中学员们走进孔孟之乡,更深入地感受到儒学文化的精髓、德政教育的内涵。相信每一位学员都能在自己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上,以孔孟为榜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侵权必究,转载本文须注明
来源:国学大学堂订阅号(sddxgxdx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