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52891.html
一个典型的老白下人,小时候在五老村念小学,三中上初中。觅食混迹太平南路和科巷,周末陪爸妈逛太平商场,临走必称两斤万年青。
买回家的散装万年青,装进饼干罐。随时拿几片出来,葱油咸香,泡着热牛奶吃,堪称童年快乐源泉。
十几年过去,白下没了,万年青还藏在太平商场一角。昨天我找到了这个老派网红,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从前的味道。
在出新后的太平南路走一走,从北到南。
宝庆银楼、四川酒家、绿柳居……梧桐掩映中,随手拎出一家都是有着百年兴衰史的网红鼻祖。
年轻人鲜少踏足,早已沦为中老年淘宝好去处的太平商场,打出的71周年标语,不经意透露了昔日荣光。
我在一楼角落里,找到了万年青茶食铺的招牌。斜对门就是太平食品超市。
在过去的15里,万年青一直蜗在食品超市里面,很多人以为是一家。
去年11月,老板娘高蓉终于搬了出来,有了单独的门面。加上茶食铺三个字,增加老字号的辨识度。
万年青饼干,因为饼干表面的万年青花而得名。
不同的厂家割据不同的童年,上海万年青,三牛万年青,南通万年青,总有一款是你的儿时宝藏。
高蓉店里的万年青,十几年一直主打南通苏琪厂家。「散称」「咸葱油味」,很快就成了太平商场的初代网红。
那时候,南京人都知道,去太平商场要买羽绒服、钟山表,排队买散装万年青。
后来,太平商场的万年青被十八频道的老吴韶过一次,更加火爆。模仿者也越来来越多,山西路有卖的,南京商厦也有卖的,但都以关门收尾。
在老客眼里,太平商场散装的万年青,已然成为一种情结。
没有地铁的年月,有人从江宁倒好几班公交过来,还有人从浦口特地坐轮渡过来。
去年大雪天,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进太平商场直奔万年青茶食铺。上了年纪的人,对味觉的坚持更加固执。
经营了铺位16年,高蓉养成了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因为,天气直接关系到店里的人流。下雨或者下雪,老年人担心出门摔着碰着,一般很少出门。晴好的天气,店里必定是人人人。
秋冬晴好的天气,是店里的旺季。
散称的万年青,一箱8斤9两,巅峰时期一天能卖出去12箱。
价格是真感人。16年前,一斤散称的万年青4元,如今,也不过6.5元。
许久不来的老顾客,一问价格,会吃惊地感慨:“啊,怎么还是这个价?”
最好卖的散称三宝,除了万年青,还有苏打饼干,优酸乳饼干。论颜值,朴实复古。可每样都有它的粉丝。
散称的苏打饼干,7.5元一斤,清甜奶香,糖尿病和胃不好的老人爱买。优酸乳饼干,方方正正的一大块。吃完五六块,已经半分饱足感了。
卖了14年的散称饼干,两年前在太平商场里面挪了铺位,变宽敞了,小包装的零食才多了起来。
小包装的苏琪万年青,7.5元一斤。拆开来,咬上一口,咸中带甜的葱油香气,酥脆满口,感动了怀旧的胃。
无糖饼干、无糖面包、无糖猴姑饼干……无糖专区,可以说对老年人很友好。以前,只有散称饼干的时候,就会经常有些老客过来问,有没有无糖的。
搬了新柜台,门口显然处一大块区域,高蓉特地做成了无糖专区。
逛个饼干,不断被回忆杀戳中。小时候吃过的动物小饼干,小兔几小猴几,吃完谁还不是个宝宝?
地瓜饼、桂花酥糖、芝麻棒,你还能准确回忆起它们的味道吗?
无论城市如何更新,总有一些老味道把几代人的生活拴在一起。
比如,一个小小的万年青图案,也能成为南京人才懂的怀旧暗号。
摄影/西宇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万南京人
上帝视角看南京
恋爱
吃货
御道街
五台山
柳洲东路
宁海路
小上海
北京西路的秋
南京
民国故事
鸭子
面条
鸭血粉丝
锅贴
馄饨
南京高校
江宁大学城
南理工
三江
南大
河西生存指南
南京歧视地图
江苏歧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