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责编若水
到建水工作之前,我对建水印象最深的就是朝阳楼和朱家花园了,当时游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去年4月底,我们来建水办事,办完事坐车从朝阳楼前经过,看到了雄伟高耸的朝阳楼,刚好是“五一”前夕,古城区游客已经多了起来,于是就有了在建水古城玩一天的想法。
第二天,我们早早来到朝阳楼下,这里已经很热闹了,唱歌的、拉二胡的、跳广场舞的、遛鸟侃山的、打牌消遣的等等,大部分是老年人,还有些过往看热闹的游客。
听旁边带团的导游介绍说,朝阳楼是建水县城的标志,建水人俗称东门,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
站在门前的广场上,抬头看,朝阳楼红墙中央有个门洞,上面写有“迎晖门”三个字,据说东门楼是建水最先迎接阳光的建筑,故称“朝阳楼”。再往上看,城楼第二层的屋檐下,悬挂着“朝阳楼”三个大字,听导游说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亲笔书写的独字匾额。第三层屋檐下,悬挂着“雄镇东南”四块楷书匾额,龙飞凤舞,很有气势。
登上朝阳楼,首先看到一块石碑,标题是《重修朝阳楼碑记》,上面记载了朝阳楼的修建和至今六次重修的历史。旁边有一个铜钟,据说以前用来报时,声音能传出十多里远。站在城楼上,从东面远眺,能看到远处的群山,近处能看到正在建设的小桂湖公园全景;往西面望去,刚好是“五一”期间,临安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进入朝阳楼,里面是以“回首临安”为主题的百年老照片影像展,一排排照片向游客讲述了滇南建水的发展历史,作品以清末法国驻滇总领事方苏雅年至年之间拍摄的老照片和部分历史文物为主,尘封多年、弥足珍贵的照片,让今天的人们了解到方苏雅对那段往事的认知,也更加的了解了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沧桑故事。我们去的时候,游客并不算多,朝阳楼里面在播放着一些很有历史的视频片段。同时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许多有年代感的东西。
从朝阳楼出来,我们顺着临安路往朱家花园方向走。踩在临安路的青石板上,感受绿树红墙、画栋雕梁、古色古香的建水古城典雅华贵之风采,闻着街道两端传来各种美食的香味,让人心情大好的同时,忍不住想坐下来品尝一番。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县翰林街中段,我们走得很慢,边走边体验建水古城的悠闲时光,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来到了朱家花园门口。朱家花园不论在建水还是在云南,或是影视圈,都闻名遐迩,恰逢“五一”期间旅游团队很多,我们跟随着导游的讲解,进入了朱家花园的大门,只见两旁矗立着两棵大树,像两位将军一样守着朱家的大门,建水人称万年青和霸王鞭,据说这两棵树是用来避邪的。
朱家花园宅院很多,很大,里面宅院的具体名称大部分已经忘了,只记得有宗祠、内宅院、后花园等。宗祠是朱家人用来祭奠祖先的地方,里面供奉祖宗牌位,还搭建有水上戏台,房屋的门窗雕龙画凤,很讲究。宗祠后堂有朱家的发迹史,记录了朱氏家族在法国人和中国工人修通了闻名遐迩的米轨小铁路之后,从发家致富到日趋没落的历史,从中也反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房子情结。
从宗祠来到内宅院,这里分为菊、竹、兰、梅四个住宅区,据说是因为这四种植物都不怕寒冷,能傲立寒冬,有着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住宅区是朱家花园的主体部分,由三进六个院落组成,院落中有一个水井,井里的水位超过地面十厘米左右,建水人认为“水源滚滚,财源滚滚”,称其为“水比路高”。许多游客都直接用木勺舀水洗手,据说这样可以沾沾朱家的财气。
走出内宅院,我们就到了后花园,这里是朱家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后花园内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中央的水面上还有一个凉亭,人们可以坐在凉亭中观赏池里的鱼。朱家花园建设中十分重视住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花园内种植有竹木花草,建有荷花鱼水池,使居住融入江南水乡景色。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江南景色,一定要来建水呦!
新朋友赶紧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