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石塘楹联面面观
文
林作标图
林作标、陈其兵
石塘,位于温岭市东南沿海,素有“画中镇”之称,是祖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这里独特的民风习俗,绚丽多姿,异彩纷呈,令人为之迷醉。在石塘这片海洋文化土壤中,星罗棋布的文物胜迹,历史遗存,祠宇庙观,厅堂书斋,亭台楼阁,摩崖石刻,门楣招牌,以及婚丧寿生,节日礼俗,楹联琳琅满目。石塘楹联蕴藏之富,可谓一大奇观。同时,随之而生流传许多楹联佳话。楹联,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言简而意深。每副楹联,都反映精辟的典故,蕴含深刻的内容,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石塘楹联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意义广泛,门类繁多,根据其功能可将其归纳为三大类,从表达形式看,有门联、戏台联、柱联、书院联、宗教联、台阁联、商业联、渔业生产联、风景名胜联、墓联等,从结构形式看,有四言联、七言联、九言联、十言联等。从字体形状看,有楷书、行书、隶书等。从历史脉络看,有清代、民国、当代、现代等。既记录石塘的民风习俗,又显示石塘的风土人情,充分反映石塘渔村“风俗谆,人情美”,是难得的一手资料。
乡愁风骨的石塘老门联
石塘门联可以说成是一种补壁,也是光耀门闾的一种表现形式。石塘门联,是指镌刻在门厅两侧内容丰富、字迹遒劲的门联。每句少则七言,多则十数言,文采飞扬,书法纵横,洋洋大观,与石屋交相辉映,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其内容大都是传承了中国儒家文化和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安邦、道德修养、发奋图强、名言警句、珍惜光阴、四时风光、喜庆吉祥等。与家族的历史渊源、居民事迹密切相关,也有少数门联与房屋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有寻根追溯,探寻宗族源头,也有训勉后人,期待子弟奋发进取之意。这些门联也大都是百十年历史之物,虽然历经风霜,有的已然斑斑驳驳,老脉纵横,但仍不失其本色,反而更凸显出历史的厚重和诱人的古老风韵。从搜集到的居民楹联中,门联数量最多的数箬山陈和隆旧宅,旧称“海滨庐”。陈和隆,祖籍福建惠安东湖,幼时颖悟,善心为怀,经营航运事业,积资建造“万顺号”,获利颇巨,牧望岿然,翕然尊为长者。年1月7日以“石塘陈宅”之名称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陈和隆旧宅大门两侧装饰着晚清优行廪贡生汤国琛题的“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新支衍箬屿义礼家传”青石对联,以汉隶平雕,刀工精细。■汤国琛题青石对联旧宅正门题有“东湖传嫡派;南箬发荣枝”的门联,因政治运动早就不翼而飞了。旭升楼东边门联题刻联“沧海列层楼,堪为蛟龙栖息;青山多古意,聊容卧虎藏身。”下联现已风化漫漶严重,门额青石上刻有“戬穀罄宜”四字,源自《诗经·小雅·天保》,大概意思可以理解成“与人为善,顺应自然”,也可以理解为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利济天下、和谐万物。旭升楼西边门联“起凤腾蛟,临海陬四层杰阁;雕龙绣虎,□□□□□□□。”下联漫漶严重,余个别字笔画还清晰。横额刻有“福禄来崇”,四字源自于《诗经·大雅·凫鹥》“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振声庐阳台门联“金谷风和,兰馨桂馥;玉屋日暖,鸟语花香。”■里箬村庄厝门联里箬村庄厝门联“谨守家规莫先崇礼;宏开基业俾后炽昌。”横额“福自天来”。水仙花岙郭氏门联“汾水溯渊源,长绵世泽;仙乡凭卜筑,丕振家声。”横额“爰适我居”,反映了郭家播迁繁衍的历程及世系由来,对联没有留下书写者姓名。■水仙花岙郭氏门联东海村小门头陈氏门联“节俭家风仍守旧;崇隆景象特维新。”横额“克绳祖武”落款“民国癸亥年秋月陈肇裘建。”■东海村小门头陈氏门联由松门刘镜秋撰的石塘林山华台门联“汇海登堂,新其爽塏;傍山结屋,启我门墙”“曲水流觞,遄飞逸兴;好山排闼,盛领清晖。”却有另一番境界。小沙头郑氏门联“画栋连云,光增旧业;华堂映日,彩焕新居。”横额“福曜临垣”。海滨村大兴张显凤门联“凤翥丹霄,鹤巣瑶岛;云笼翠篠,露浥芝兰。”横额“瑞月光临”。廊联“麟趾凤毛,箕裘丕振;翚飞鸟革,栋宇聿新。”■海滨村大兴张显凤门联石塘新村林宅门联“积德日新,门容四马;家风如旧,庭植三槐。”还有打爿岙杉行里、中心村、东角头民居等等,这些门联均是年以前的老门联,是石塘传统建筑中的语言,是先民留下的文化烙印,体现了石塘渔村历来重视德育教化的传统,处处弥漫着与众不同的人文信息。深厚的人文底蕴造就了石塘重耕读的文化氛围,清同治八年(),箬山清海义塾开张,门联“清才聚箬谷;海镜启文澜。”已历经百年,门联依旧不过时,激励着渔村学子一代又一代奋发图强。笔力雄浑,落笔苍远,铿锵有势,一看就是大家手笔。■箬山小学“清才聚箬谷海镜启文澜”联民国时期,副榜顾岐先生孑然一人来箬山海岛,招收学员,兴文崇教,创办箬山书院,自题联“箬自谁名,山灵欲问二三子;书宜早读,院长今逾七十春。”为渔村教育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楹联无不承载着渔村的历史文化信息。石塘楹联,就像整个石塘文化海洋中的一朵浪花,宏广与缩影,本源与枝梢,相互转换,相互印证。如,陈和隆旧宅家的柱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交不遗旧,言不崇华。”横额“惠风和畅。”又“蕙风如熏,甘露如醴;□□□□,□□□□。”下联已漫漶严重,无字可辩。里箬村陈其鸿宅柱联“座上金兰三益友;堂前玉树万年青。”一些联老重浑成,如精金美玉,几无孱懦之笔;一些联意如谶语,看似轻作指点,却是悟道有得之作。石塘门联可谓是石塘文化的一粒浓缩的精华素。它既是珍品也为读物,一些门联本身就成了胜迹,成了可圈可点的故事,随岁月而长存。别具风格的石塘庙宇联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塘桂岙天后宫的大门联“台澎金马早有威名,记载于历史传千古;莆田湄洲英灵显赫,飘海至塘山佑万民。”横额“护境安民”。西边门联“还我山河,一片忠心唯报国;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横额“忠将圣相”。正门联“功业照千载;名声播九州。”又“威震华夏;浩气凌云”。大殿联“身居湄洲万古扬,咸丰时代益塘山;神在庙宇千秋祀,护国庇民桂花香。”关帝像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马,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使青龙偃月刀,隐微处不愧青天。”横额“义存天地”。又“兄玄德、弟翼德、义释孟德,一片忠心昭圣德;生蒲州、会涿州、威镇荆州,万古英名耀九州。”又“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东海天后宫正殿柱联“自莆田特出神灵,奇绩常昭,沧海波澜平万里;从桂岙中分香火,侨民有庆,箬山俎豆享千秋。”由清末举人陈策三撰。■桂岙天后宫戏台联大殿联“风调雨顺承天运;国泰民安显母仪。”又“世间无水不朝宗,岂止黄河一派;天上有妃能降福,何愁碧浪万层。”关帝像联“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再如,箬山董班岙禹王庙大殿联“疏通九脉,名垂青简千秋永在;平定三江,气壮云天万古长存。”董班岙,清雍正时期为岛盘岙,今为打爿岙。该庙在文革时期遭破坏,年村民对大殿修复时发现栋梁上载有“林吴修造于清道光廿年”字迹,年被列为宗教活动场所。里箬村禹王庙门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原东湖村禹王庙门联“八年洪水平定,功绩昭千古;三过家门不入,贤誉播九洲。”东湖村张马王府门联“功成当年,赫赫清净宇;名垂此处,鼎鼎妙高台。”东山村天黄皇庙门联“神机明察佑民,遍开四海;瞻目能识善恶,远播九州。”柱联“水德配天,海国慈航并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东山村天黄皇庙门联然而,在石塘的庙宇中常常设有戏台供演戏之用,戏台楹柱上往往镌刻着楹联,应景巧妙,为戏台平添了几分文雅和风采。如:桂岙天后宫戏台联“布武修文,宛然经济;嬉笑怒骂,尽是文章。”东海天后宫戏台联“节届三春,玉帐数番齐献颂;歌传声扬,凤池一部自悠扬。”打爿岙禹王庙戏台联“滨海沐神庥,水土既平,报赛须凭贤董事;孟秋演新剧,宫商迭奏,听歌莫问某班名。”该戏台于年修建,戏台联由副榜顾岐在箬山创办箬山书院时撰写,笔者则极为巧妙地把董班岙的“董班”两字嵌进了联内,即以优美文辞传递了戏曲的艺术魅力,渲染了庙宇戏台的艺术氛围,令人叫绝。水仙花岙禹王庙戏台联“不大的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这几个角色,能武能文能圣贤。”捕屿禹王庙戏台联“旧事样翻新,看当年忠孝节廉,洵足兴歌起舞;盛时声多雅,听此日管弦丝竹,何殊饮蜡吹豳。”此联由清秀才石塘人郑殿魁撰于民国十五年。对联对仗工整,内涵丰富,且充满了哲理。戏台时空变幻,凝缩人生,戏曲中的悲欢离合、生死轮回,也使得戏台联充满对历史沧海桑田的感慨。对戏中世界的感慨,转而深化为对人生的感慨。戏曲的艺术感染力使得戏台联与一般居民门联迥然有别。戏台联的文辞和意境更为自由洒脱,较之居民门联更多了几分人情与生气。戏台联不仅是封建道德教化的载体,也是人生经验的感悟和传递。特色鲜明的石塘风情联
石塘楹联不能不说是“一花独放”了,而更是石塘这片特定的土壤上绽开的特色之花。石塘民俗风情特色鲜明,非物质文化甚是丰富,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奏鼓楹联和石塘七夕习俗纸亭楹联。■石塘七夕习俗纸亭楹联“一帆风顺;满载盈归。”这是一副预祝渔业丰收的大奏鼓联,大奏鼓相传始于清初,后传承于石塘里箬村,演员7-9人,男扮女装,重彩化妆,身着红衣,腰系绿带,光脚板,佩带脚镯和手镯,左手高举木鱼,右手执木棰,随鼓声跳跃。表情风趣诙谐,舞姿粗犷,节奏明快,音调热烈,富有渔村特色,反映渔民满载而归的欢乐心情。再如,七夕纸亭联“上天奏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虫二”寓意风月无边,张贴于七夕纸亭的正中,祝愿小孩平安健康快乐成长。石塘七夕小人节是名符其实的小孩子节日,相当于把小孩子都集中在这一天做生日,从小孩1岁起开始做,一直做到16岁为止。每逢七夕,许多家庭要为1-16岁的小孩定制一个彩亭、彩轿或七娘妈座。男孩用彩亭,女孩用彩轿,在彩亭的二层正中挂上一副楹联,增添几份文雅。还如,石塘元宵台阁联,也颇具特色,各有千秋。每村的台阁都有一副楹联,如东兴村台阁联“笙吹渔业乐;网织水乡村。”原东湖村台阁联“兴隆同旭日;发达胜阳春。”东海村台阁联“阁中乾坤火;笔下天地长。”石塘还有餐柜联,如“山珍海味;鱼肉不离。”又“山珍海味;四季满厨。”■原东湖村台阁联床台联“进化同研人种学;合群新著自由书。”又“分担家国平章事;好咏河洲窈窕诗。”横额:齐眉同心。又“惟民建国,惟家启祥;婚渊伊始,茀禄夗央。”又“倚翠偎红,此乐何极;联吟佐读,与尔偕庄。”又“福禄攸同,百年偕老;乾坤乃定,五族共和。”司命府联,“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佛台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添万盏灯。”等等。即对新生活的祈盼和祝福,追求祥瑞和平安的美好愿望。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石塘渔民在渔业作业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在船头悬挂“斗头两颊;独占鳌头。”又“龙头生金角;虎口发龙牙。”又“船头无浪行千里;舵后生风送万程。”又“玉橹摇进千里月;锦篷高挂一江风。”中桅“顺风得利;八面威风。”又“桅乃擎天玉柱;篷有八面威风。”船尾联“顺风顺水顺人意;得利得财得天时。”等等。这些渔业生产联,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祈盼渔业丰收,一帆风顺。石塘楹联,经过历史淘洗而留存下来,精品多多,精彩纷呈,特色鲜明,意蕴深厚,于尺幅之内气象万千,且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