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贵州的黄继斌医生写过一个医案,医院皮肤科罗医师的父亲,大概三年前,出现了心悸,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无力,下肢水肿等症状,心电图做下来,一分钟心率仅有30余次,在心内科被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被建议上人工心脏起搏器。
后来,他用了乡间草药师的草药,百合科植物万年青的根茎,用法是将万年青的根茎晒干,打成粉末,每日一小勺,一般不超过1克,吞服。
这样过去三年了,患者的情况很稳定,万年青也只是偶尔服用了,心率维持在60次以上,还能做一些农活。
他以前一直以为这是民间草药师的独创,还幻想用它来申请个课题什么的,最近细细翻了年9月由上海中医学院编撰的红色本《赤脚医生手册》,才大吃一惊。
上面的第页,就赫然写着,万年青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
有很多人以为中国的中西医结合起源是《医学衷中参西录》。
但是,真正广泛影响了几代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其实是这本《赤脚医生手册》。
包括最近在武汉争议很大,很火的医师李跃华,他的技术其实也来源于《赤脚医生手册》。
最近WHO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Dr.BruceAylward),在中国考察时,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情。
医院,看到一个在教人们怎么穿防护服的女人。
于是他问她:“你是传染病控制专家?”
她回答说:“不,我是一名前台。”
这个前台,应该是导诊之类的意思。
这段对话中,其实可以窥见两种思想的冲突。
一种是精英主义,认为医学工作只有高高在上的精英、专家才能做,学医光本科五年是不够的,还得硕士,博士,规范化培训,发表SCI,才能干。
另外一种,则是群众历史观,认为群众不但擅于学习医学知识,还擅于创造医学知识。
在《赤脚医生》这本书的前言,这样阐述到:
“医学科学中的许多宝贵遗产本来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广大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我们要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并经常和他们互相交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采药、献药活动,使广大群众都能掌握防病治病的方法。”
这是一本光明磊落的书,它超越了中医的各承家技,终始顺旧,也超越了西学的精英视野,傲慢偏见,作者们努力贯彻了“坚持土洋并举,贯彻中西结合”的精神。
而这本书的读者,则现学现用,用短短十几年做到了“海归精英医师”、“师承中医大师”没有做到,也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让中国农村很多流行性疾病,如天花、霍乱、性病、血吸虫、疟疾等得到较彻底的消除,老百姓的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中国的农村从民国瘟疫横行的世界,成为一片朗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