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正16秋拍器以载道,花事知多少

“伴随赏玩器物成风,曾经混杂在茶器、香器中的花器从陪衬中脱颖绽放。为了将古董收藏融入现代生活的概念充分发扬,本次拍卖中呈现了多样花器拍品,即将上拍广东崇正秋拍。

古人说“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借花来寓意抒情自古有之。我国早在秦汉以前,就有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不过当时形式简单,而花插这种器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出土的汉陶里有一个花盘,就是用来注入石块、干枝和水等等,以此来类比池塘、湖泊,比喻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花器,通俗地讲就是日常实用器物,亦可作为一种插花用具。在古人眼中,它不仅仅是一件陈设品,还是一个展现文化风俗与优雅美的舞台,更衬托了主人不俗的生活品位。明代袁宏道曾作《瓶史》,记载了各种类型材质的花器。传统的花器,种类繁多、质地精美。材质包括瓷、铜、玉、漆、金、银、竹、玻璃、珐琅等;造型则分为瓶、盘、壶、碗等,不胜枚举。它一直在中国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插花活动更是如此。“古老而又质朴的花器,布满历史沧桑的痕迹,当令生机盎然的花叶,它们两者的结合形成了枯荣的对比,给人以四季更迭、时间流逝的想象空间,充满了东方的空灵禅意,引人入胜。”用古代花器插花,宛如老树开花,别具意境之趣。

近些年赏玩器物成风,曾经混杂在茶器、香器中的花器从陪衬中脱颖而出,重拾古人闻香、品茗、插花、挂画的生活四艺。古器生花,用古器插花不仅能欣赏古代器具的古典美趣,搭配现代的花材,融入现代花艺的思考理念,呈现出古今交融的特殊视觉美感,尽显雅趣之美。花道可以说是艺术源于生活的最具体表现,而古代花器并不仅是茶席中茶器的配角,而成为真正置于厅堂的主角。“它既可以作为古董来珍藏,又能以崭新的方式呈现给当代人。”在杜平眼中,器以载道,作为一种典雅的生活方式存在,它们兼具收藏和观赏的双重属性,收藏渐热是情理之中。随着收藏的发展,大家会逐渐把古董融入当代生活,让它“活”起来,而兼具一定价值、价格又适宜的古代花器无疑会越来越成为拍场的抢手货。

清乾隆黑漆嵌掐丝珐琅御题万年青图挂屏

H:cmW:61cm

来源:英国贵族旧藏

说明:此件挂屏呈长方形,木框,镶嵌花卉纹玉片为饰,挂屏画面髹黑漆地,上百宝嵌一盆景,花盆盆身作掐丝珐琅,两侧嵌玉龙首衔蝠磬坠,下承镂雕木座,立体而作,栩栩如生。花盆中植瑞草,草叶碧绿,瑞果鲜红。选用材质丰富,主题鲜明而突出。顶上题“宝符国瑞”四字,并御题诗“灵草恒青冬夏鲜,谓当有水注其边。文征画合梓材语,惟曰保民欲万年。”落款:“戊戌嘉平之吉”并“自强不息”等二方御印。据说,清康熙年间,四川盛产木桶,成都府献上万年青一桶,喻铁箍一统万年青之意,龙颜大悦。万年青暗含清朝国号,且一桶万年青,寓意清朝一统天下,江山万载常青,寓意吉祥美好,正说中帝王心思。

根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嘉平月(十二月)命董五经交陈栝画万年青一轴预览,并且御题诗文,交如意馆重新装裱完成。

该挂屏汇集书画、玉雕、木雕、掐丝珐琅等多种工艺,观大体雍容华贵,窥小处精致细腻,诚为清代宫廷艺术之集大成者

明或以前仿官釉梅瓶

H:30.5cm

来源:补缺楼旧藏

说明:梅瓶,为北宋创烧的一种瓶式,因口之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宋时又称“经瓶”,作为盛酒用器。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此器形自创烧至今历经各朝各代而独具风采,如果说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富于女性的特征的话,那么明代的梅瓶则是雄健、敦厚,富于男性的特征。

此拍品为小口,唇微撇,短颈,丰肩,腹部下敛,瓶体修长,精美雅致。釉质肥厚滋润,静穆古雅,开片密布,均匀自然。底足呈黑褐色。其釉色以纯净不事雕琢为美,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人情怀。特别是明清帝王心仪宋瓷的古雅气息,专命景德镇御窑厂以宋瓷为范本,制作了各种仿官釉品种,宝爱有加。

清康熙青花五月石榴花神杯

H:5cm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两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说明:花神杯为康熙年间御窑厂烧制的成套时令酒具,只以五彩和青花两类工艺烧造,素雅脱俗。每套共有十二只,代表着不同的月份,每月均配以一种月令花卉,分别绘: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其旁各题五言、七言诗句,末钤“赏”字篆文印,素来被誉为康熙朝瓷器珍品。本品即属青花十二花神杯之一,为五月石榴花,其壁薄如纸,釉润似玉,设色雅丽。外壁以青花绘一树盛开的石榴花,其旁题月令诗句节选自唐朝大臣、史学家孙逖的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曰“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末钤“赏”字篆文印。其图案装饰体现出诗画并茂的意境,不愧为康熙时期青花瓷器中颇具代表性的玲珑小品。故而《陶雅》有赞:“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青花价值,且亦不甚相悬也”。

明白玉寿字龙纹尊

H:22.8cm

说明:觚呈六角形状,八面做钉状出戟,戟钉内有寿字装饰,间有蕉叶夔龙搭配。器物行刀豪放,打磨精细,有微微玻璃光泽。以商周青铜器为蓝本,纹饰图案无不深具上古青铜器繁复华美、严谨端肃的艺术风格,古拙敦穆,美轮美奂,表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模仿技艺以及古人追远怀古的崇拜心理。

古人雅室常称芝兰之室,其中惯用炉、瓶、花、几装饰。炉放案头,瓶陈几上,而花则插于花插或花觚之中。觚最早出现于商代,青铜制作,盛酒之用,经数千年演变,渐成“花”觚。以觚插花,艳丽不失古雅,当为古人心性的真实写照。此觚比例适度,形制高雅,应为宫廷陈设之物。

清光绪茶叶末釉荸荠瓶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

H:33cm

说明:茶叶末釉是以铁为呈色剂的一种高温釉色,其特征是在青褐釉面上散布有黄色斑点或丝纹,其釉层失透无光,釉色典雅高贵。茶叶末釉最早出现于唐代耀州窑,到了明清时期,茶叶末釉因其雅致的釉色而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文献赞其“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据《陶成纪事碑记》载,唐英于雍正时期创烧茶叶末釉,有鳝鱼黄、蛇皮绿和黄斑点三种。

本品直颈扁腹,圈足外撇,因形似荸荠,故而得名。瓶内外通体遍施茶叶末釉,釉层细腻肥厚,釉色以黄为主,内部闪现星点绿色,故应属文献所记“鳝鱼黄之类。瓶底足露胎处涂以黑漆一周,为清中期以后茶叶末釉器之常见做法,底心长方框内暗刻“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花事讲完了,结尾处有彩蛋!

花器+花屏+花神杯

小雪茶会.花器赏鉴专场

时间:11月27日(周日)下午14:30-17:00

地点:悦舍·家(广州市珠江新城兴民路利雅湾A座)

内容:赏花+鉴器+品茶

备注:本活动由广东崇正仅提供古器物

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添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wangfei.com/wqjg/7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